崔耕白眼一瞥,道;“本王十分确定,现在张相还是别考虑什么可突于,还是多想想,如何应付契丹之乱吧。”
其实,单凭可突于逃走,就推出契丹要反,中间的确差了点什么。万一这可突于就是个胆小鬼呢?
然而,崔耕却通过历史的记载知道,此人连连弑杀了几任契丹可汗,又自立为可汗。如此人物,怎么可能是胆小之人?
所以,他完全可以确定,契丹之乱已然发生。可突于白日祭天时的异常举动,就是为了自己的脱逃找个合理的理由。
事实也正是如此。
第二天一早,就有噩耗传来,契丹和奚族,共十万大军,围了营州城。
等到了将近傍晚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营州城内有人里通契丹,开了城门。如今营州三千守军全军覆没,前来视察的幽州都督薛讷战死,契丹人已经趁势往幽州而来。
这回可完了!
稍微知兵的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幽州都督并非仅仅管辖幽州一地,而是管辖幽州附近十八州的军事大权。
薛讷这么一死,十八州就群龙无首了。
再考虑到十八州的兵力几乎被抽调一空,契丹趁机南下的话……二十年前的契丹之乱又要重演!
二十年前还有崔耕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突厥一起出兵平乱,现在呢?
御帐内。
李隆基面色铁青,往四下里看了一圈儿,道:“朕坐前这么多饱学之士,平日论起道来,滔滔不绝,似乎天下反手可定。然而,事到临头,竟然没一个人比得上崔耕的见微知着?!不知诸位爱卿何以教朕?”
“呃……臣等无能!”众重的面色都不怎么好看,然而李隆基的话却无法辩驳,也只能纷纷跪倒请罪。
“算了,起来吧。”李隆基无奈地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往事不必再提,如今救兵如救火,可耽搁不得。到底如何平契丹之乱,大家议一议吧。”
魏知古道:“咱们不是之前说好了的,若封禅之时,有蛮夷趁机入寇。就让越王崔耕征讨,让他们打个两败俱伤吗?现在依计行事不就行了?”
“话不是那样说。”姚崇解释道:“让越王征讨,那也得差不多的情况下。越王虽然实力受损,总有个好名声不是?但是如今,弄不好就十八州糜烂,咱们唐军不占优势。人家越王又不傻,必败的仗,肯打吗?”
张说道:“要不然,陛下率百万大军,御驾亲征,一举灭了契丹,震慑天下!”
姚崇和张说一向不对付,那语气就不怎么好了,道:“本相刚得了一个消息:越王临出征之前,曾经说过,纵观自秦以来的数次大战,双方大军兵力在百万左右的话,一般是人少的一方胜。不知张相撺掇着陛下出征,到底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