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李隆基点头道:“姚元崇为相,本王并不反对,那另外一个人呢?”
“另外一个人,就是宋。”
宋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颇受重用,甚至敢于和二张兄弟打擂台。但是,到了李显当政的时候,就没那什么幸运了。
李显任人唯亲,可不管你贤德不贤德的。他当政之后,宋因为得罪了韦后和武三思,被贬为贝州刺史。
如今把他招回来,是符合“拨乱反正”的大气候的。
最关键的是,宋和各方的关系都不远不近,既不算李旦的人,也不算李隆基的人,更谈不上是崔耕的人。
李隆基想了半天,也没什么合适的理由反对,只得道:“宋不错,可以为相。”
李隆基、李旦和崔耕意见一致,此事就定了下来。
李旦下旨,将姚元崇和宋尽皆招回朝内。姚元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为中书令,也是同中书门下三品。
薛稷和崔日用尽皆去了相位,其中崔日用为雍州长史、左散骑长侍。薛稷为太子少保,晋国公。
李旦登基之后,为了清除崔耕的影响,把京兆尹衙门撤了,重设雍州府。
本来雍州牧是虚职。崔日用的雍州长史,算是位高权重了。但是,现在的雍州牧是宁王李成器,谁敢忽视他啊?所以,崔日用根本就没什么权力,只是头衔好看而已。
尽管如此,他还说不出李旦的不是来。因为人家薛稷领的全是虚职,还不如他呢。
不得不说,李旦老谋深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让李隆基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历史上也是这样,李旦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掌握着平衡,牢牢把握住皇帝的权力,小日子过得悠哉游哉。
可惜李隆基是个不按理出牌的家伙,他能发动唐隆政变,就能发动先天政变。
在先天政变中,李隆基身为皇帝,亲自带领亲卫动手,突然袭击,将当朝七个宰相砍了五个,朝中重臣杀死无数。
再加上郭元振突然倒戈,李旦也只能委委屈屈地做李渊第二了。
当然了,郭元振是李旦的老臣子,李隆基也不信任他。在李隆基掌权一年后,就随便找了郭元振一个错处,把他赶回家吃老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