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现在虽然名为宰相,但那不过是一个名义罢了,其实他并没有处置军国大事的权力。这几天,他非常知情识趣儿地没有上班,所以,对现在朝廷的政令,还真是不怎么熟悉。
他刚才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根据后世的记载,知道李旦继位之后,朝廷很快把斜封官给停了。
直到现在他才想到,奏请停斜封官儿的姚元崇和宋现在还不是宰相呢。
崔耕只得尴尬地笑了一声,道:“我猜的。斜封官弄得天怒人怨,陛下登基,自然会将其废除。怎么?朝廷没那个意思?”
薛稷压低了声音道:“斜封官光在长安内,就有几千人,是多大的一股力量?陛下拉拢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废除?”
“那临淄王呢?”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还惦记着太子乃是天子之位呢,怎么可能把这么大股子势力,推倒外面去。”
那可奇了……
崔耕暗暗寻思,历史记载中,清理斜封官儿,就在这一两个月内。到底是出了什么变故,让这两父子的心思大变呢?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薛稷打断道:“快看!那卖饼的出来了。现在我的人已经安排好了,这就设计让他欺压良善。然后,咱俩就做这个见证,以钟绍京滥赏为由,上表弹劾。”
崔耕明白,薛稷是李旦的人,只要这么证据确凿地一弹劾,李旦必定照准。
这样,朝廷的宰相班子中,李隆基的心腹就少了一个。
之所以把自己也找来,当然是帮李旦抗雷的你看,不是为父不是不想把这事儿压下去,关键是,崔耕也看见了啊!让薛稷弹劾,大家的面子上也好看一些。
崔耕以李隆基为最大的对手,也乐得配合。虽然钟绍京帮了他不小的忙,但让这样一个政治低能儿远离朝廷争斗,对他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眼瞅着王永亮出了大门儿,薛稷的人慢慢的向王永亮围拢,一场“碰瓷儿”就要展开。
可正在这时
哗楞楞~~
随着一阵马褂銮铃声响,有一人飞驰而至。
马背上那人是个青衣小厮,一边跑着一边喊,道:“不好啦,不好啦!大郎,不好啦。夫人他……被人抢走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