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幽求苦笑道:“现在说这个都没用了,而且……之前我确实没办法把这笔钱拿给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个吧,临淄王做琉璃买卖这不亏空了许多吗?就想办法找补。于是乎,我就偷偷地……”
“啥?你贪污了三百万贯?”崔耕被吓了一挑,道:“不是本官毁诺,这么大的事儿,根本就瞒不住。别人告发了你,你可别赖我不讲信誉。”
“当然不是贪污,而是取个差价……”
刘幽求为李隆基筹钱的事儿比较复杂,讲了足足一刻钟,才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
此事的关键,就在于“盐税”二字。
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盐税的征收。到了汉武帝时,更是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盐税成了朝廷的一大财源。
自汉至两晋南北朝,盐税基本就没停过。
然而,大隋建立之后,鼓励生产,朝廷不再收食盐之税。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的盐池归朝廷所有,但不禁百姓煮盐谋利。
大唐承袭隋制,也不收盐税,直至今日。
现在长安的盐价是每斗十文钱,可谓十分廉价。
刘幽求打的就是盐税的主意。
但是,加税得地方官府配合,他的手伸不了那么长。再说了,即便收盐税也是进国库,跟李隆基完全没关系。
于是乎,刘幽求就以“筹集救灾钱”为理由,偷偷地将均州武当县的盐池作价三十万贯,卖给了李隆基。
把盐池卖给私人后,均州附近百姓再想吃那么便宜的盐是不可能了,随随便便长价一倍绝无问题。
至于其他地方的便宜盐过来卖?笑话,运费不要钱啊?
当然了,李隆基需要的是快钱,不可能靠卖盐慢慢回笼资金。于是乎,他把这个盐池卖给当地的土豪,总共得钱三百万贯。
刘幽求道:“若是崔相答应了,我就可以以“当初盐池贱卖”为理由,让临淄王补上差价,这笔三百万贯的款子,不就进了户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