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干涉杜预的案子,为了武则天的名望着想,朝廷只对外宣称是他上书请废“禁屠令”。武三思因为这事儿太小,也没对武崇训提起,所以,这事儿还真不知道。
现在经高力士这么一点“杜审言”三个字儿,他瞬间就秒懂了,道:“照这么说,陛下果然是召崔考功问计?”
“我骗您干嘛?”高力士道:“高阳王千岁,您别拦着,我还得赶紧和崔考功回去复命呢。”
“别介啊!
武崇训瞬间就想起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刚才自己老爹武三思已经进宫了。
但是,他去的匆忙,这里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儿,可是不大清楚。若是让崔英在陛下面前说出来,父皇毫无防备怎么办?
想到这里,武崇训赶紧赔笑道:“高公公,小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您能否答应?”
“什么事?”
“这个……小王也有一颗为国效力之心、,朝廷出了这么大事儿,您能不能把我也带去啊?”
武崇训在武则天面前算是得宠的,高力士还真不好不给他面子,只得道:“好吧,那奴婢就跟陛下提一句,陛下见不见你,我可不敢保证。”
“多谢高公公了。”
崔耕和武崇训跟在高力士后面进了端门,身后那帮新科科士和明经们可就炸开了锅了。
“怎么样?看见了吧?”
“什么怎么样?”
“咱们老师啊,好家伙,这么年轻,不到三十,就做到了考功员外郎,还得如此陛下重视,这前途岂不是大大的有?”
“废话,就你看出来了?告诉你,这不仅仅是陛下重视的问题,要知道,现在朝廷重臣都在宫内呢。陛下下这道旨意的时候,怎么就没人阻拦?这说明,老师之才,连朝中重臣都认可啊!”
“照这么说,有老师照拂,咱们这届考生岂不是前途大大的有?”
“那是自然,以后咱们可得争气些,莫给老师丢脸。另外,咱们自己人可得多亲多近,拧成一股绳,为朝廷效力,为老师分忧。呃……对了,在下乃宋州牛万年,不知年兄你贵姓高明啊?”
“我乃鄂州乔云山。”
……
……
众新进的进士议论纷纷,崔耕自己则和武崇训、高力士一起,进了宫城,来到通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