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奋斗在盛唐> 第253章 信手拈故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3章 信手拈故智(3 / 4)

至于他自己呢?

首先,新建城池这么大的事儿,只能是张潜牵头。崔耕一个小小的六品县令,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

其次,到时候建城的具体事务,少不得江都县衙的参与,只是赚的多还是赚的少罢了。

还有最关键的,建造新城的钱财从哪来?

武则天大肆敛财,都弄得天下通货紧缩了,指望朝廷拨款肯定不行。

但崔耕还是想到了法子,那就是以城外的地皮为抵押,向商家发行债券。

为了可以顺利筹款,自然要把扬州的一哥,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扬州刺史张潜推到台前来。由他来宣布,谁购买了相应地块的债券,等罗城建好之后,就有相应地块的优先购买权。

张潜的公信力,绝对就是朝廷在扬州的公信力嘛。

至于谁来负责发行债券?

崔耕既然给张老头出了这么一个捞钱捞名声的好主意,张潜自然必须是投桃报李,把这项业务交给聚丰隆银号独家代理呗。

换言之,聚丰隆一个子儿没花,就得到了扬州城外大量土地的处置权。

商人们但凡有想在罗城中大有作为的,就不得不看聚丰隆的眼色行事。

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更何况是名利双收?

张潜心动了……

……

心动就必须行动!张潜雷厉风行,当天就写好了一份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城。

第二天一早,他就在府衙外贴出了告示,希望扬州城的军民百姓,踊跃购买聚丰隆的债券。

于是乎,第二天在聚丰隆银号前,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一种,哭天抢地,痛恨自己昨天把钱票八折卖给了“聚隆丰”银号,要求邹家的聚隆丰赶紧退钱。然而,人家聚隆丰的伙计掌柜们,早就逃之夭夭了,他上哪找人去?

第二种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他们对聚丰隆的信誉有所怀疑,还是要求兑钱。

至于第三种,则是嗅觉灵敏的商家们。

他们不是赶着兑钱,而是赶着从别人的钱庄里取出钱来,往聚丰隆银号存钱。

哪怕是聚丰隆的伙计们反复声明,知府衙门发行的债券还没开印,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道理很简单,这债券和土地挂钩,很明显是狼多肉少之局。现在和聚丰隆结个善缘,以后也好说话不是?

眼瞅着存的钱远比取的钱多,这场天大的危机,聚丰隆就算是安然渡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