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奋斗在盛唐> 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2 / 3)

茂伯继续道:“谁知朝廷开了贤良科目召试,朝中有人举荐了他去参加。你猜怎么着,一千多人参加召试,对答策问他竟然当场拔了头筹。据说当时正是圣后临朝时,见着是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夺了第一,当即便问张柬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可谁知张柬之居然回答,臣还年轻,才七十来岁,还能为大唐,为陛下,为圣后再分忧三十年!”

说到这儿,茂伯情不自禁地双手一击,乐道:“这张柬之可是真会说话啊,当今圣后听着七十多岁的老人都自诩年轻,那换而言之,六十来岁的她自然是更加年轻了。这天底下哪个女人受得了这般夸?武后当场凤颜大悦,钦点了张柬之擢升监察御史一职。二郎你可别小觑了正八品的监察御史,品秩不高却是权限极大。掌分察朝中百官之外,还有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等职呢。非武后心腹之臣属,绝对不会授予此官职。还有,二郎你可能很少打听朝廷的事,所以你不知道。现如今的朝廷啊,别看还是李氏子弟坐着龙椅,其实吧,说到底还是武后说了算。 不过这话咱们自己说说就好了,可千万别在外面说,不然可是要惹来祸患的。”

最后那两句话,茂伯是压低着嗓子,悄声说得。

崔耕微微一笑,心中暗道,当今皇帝只是个点头摇头的老木偶,最后说了算的还是他亲娘武后,这种事情哪里又是什么秘辛?在那场梦中,自己见到的又岂止这一点点的冰山一角?

不过他却没把心思放在这儿,而是放在了茂伯刚才讲得那个人张柬之的身上。

他脑中过了一遍茂伯口中这个张柬之的资料:大器晚成…前任清源县丞…七十来岁…擢升监察御史,且深得武后信任…

这会不会是梦中那个当了监察御史后历经狄仁杰、姚崇等人的推荐,屡屡步步高升,最后官至宰相的张柬之?会不是那个十年后,趁武则天生病发动政变,复辟李唐,先封汉阳郡公,后升汉阳王的张柬之?

是同名同姓的巧合吗?

但是如果推敲一下这些资料和履历,还真不像是巧合。

如果是同一个人,那这个张柬之还真是一条金大腿啊!

要验证是否同一个人,崔耕知道也很简单,随即问道:“茂伯,现任的清源县丞是不是叫董彦,龙溪县人。”

“咦?”

茂伯愣了一下,颇有些诧异地问道:“二郎你久不在清源县,咋知道的哩?”

咚咚咚~

崔耕的心脏没来由一阵猛跳,颇有几分激动地脱口而出:“果真是同一个人!”

“啥同一个人?”茂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崔耕尴尬地笑了笑,佯称道:“没什么,我也是上次在茶肆喝茶汤的时候,听人说得。”

茂伯哦了一声不再起疑。也对,像市井茶肆和酒肆这种地方,是最容易打听八卦和流言蜚语的地方。在那里听到这些小道消息,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倒是崔耕心里仍是久久没有平静,因为他在那场荒唐大梦中依稀记得,历史上的那个张柬之有个得意门生就叫董彦,就是龙溪县人,正是张柬之离任清源县丞后,推荐他来出任这个位置的。

这个董彦虽然在历史上不出名,但崔耕却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十年后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因功封王,董彦这个得意门生第一个跳脚出来骂他的恩师张柬之忘恩负义,骂他因武后赏识而累迁宰相,却在武后生病时发动政变,罔顾当年武后赏识重用之恩。最后,董彦与张柬之割袍断了师生之义,挂冠而去,到了乡间耕读终生,不再出仕。所以,他对这个颇有些意思,却在史籍上跑龙套的董彦有了印象。

站在崔耕的角度,无论是张柬之,还是董彦,他们都有自己的立场,他无权去评判谁对谁错。而且以他现在小屁民,充其量一个唐朝商人的社会地位,他更是没有资格去评判谁。

相反,他认为至少十年之内,现任清源县丞董彦和即将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的张柬之,都是属于蜜月阶段。那么,在清源县只要结好董彦,那么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就能有机会坐上了张柬之这艘顺风大船。

董彦啊董县丞,哥现在可就指着你傍上张柬之这个头戴逆天光环的幸运老头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