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导演,我演过尸体。”那中年演员二话不说躺上去,自己把白布盖上了。
“辛苦您了。”
庄钦又对演母亲的女演员交代站位,甚至自己示范:“就这个位置,这个方向,脸这个角度会好看。”
接着交代演女儿的年轻女演员的动作轨迹:“进门,走到这里,然后走到这个位置,摄像机会在背后跟着你……”反复重复了两遍,庄钦才找到小男孩,小演员的父母也在现场,庄钦蹲下来问他:“紧不紧张?”
小演员摇头。
“跟哥哥来这边,你等下就坐在这里,不要动就好。”
小演员的父亲说:“你就想象一下,床上躺着的人是爸爸就行了。”
小演员抬头看了父亲一眼。
庄钦温声对小演员说:“之前教过你的,养的小金鱼死了,像你面试的时候那样就很好。不用哭,也不用真的把床上的人当成爸爸。”
庄钦之前面试了三个小演员,这个是他选出来的,但年纪太小,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庄钦也不知道这一幕戏要拍多久,但肯定不能让小演员想象自己父亲死去从而诞生的感情,对成年演员而言这种体验入戏都伤害很大,更别说是小孩了。
小演员点点头,应了。
庄钦回到监视器后面,先看打光效果,确认无误后,拿起了属于他的导筒:“各就位。”
客串场记的助理打板,演员酝酿情绪。
庄钦喊道:“Action!”
女人站在丈夫的尸体前,悲泣,房门突然从外面打开,女儿大步冲进来,神色仿徨:“妈。”
“Cut,”庄钦对女演员说,“你走得太快了,镜头没有抓到。”
这一幕重复NG了三回,庄钦又喊了“Cut”,忍不住纠正她的情绪问题:“父亲去世,如果你要去演感动和悲伤,这是很难的,也很难引起共鸣,你得演‘恐惧’而不是‘悲伤’。恐惧即将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体会这份陷入无边黑暗的恐惧感。”
那女演员正好怕黑,一听他说,马上就有画面感了。
不算难的一场戏,却足足拍了两个半小时,因为女演员掌握了方法,但小演员是很难控制的,这一场戏他才是镜头的重点。庄钦需要亲自去示范,告诉小演员每个动作,甚至给他道具,找的工作人员要的皮筋,套在小演员的手腕上:“像这样,”庄钦揪起皮筋,“啪”地一下弹回去,就做这个动作就好。
他认为讲解动作让演员去把握,帮他设计规范的动作,比让演员坐着空想半天要有效,至少对于大部分的演员而言,都是这样的。
庄钦浏览拍摄好的素材,喊了休息:“马上十二点了,午休了,辛苦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