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各自对对手都有了初步判断,一个在身材和力量上占优,一个在灵活上占优。
于大力习得一身过硬的峨嵋拳。
黄杨作为天龙门伍天龙的大弟子,已将天龙门的豹拳练习得出神入化,特别是他的灵活,一般拳手简直拿他没招,不是打不过他,而是打不着他。
他像个泥鳅,就在你的前后左右钻来钻去,你感觉拿住了他,却又抓不住他,真的像条泥鳅那样太滑了。
于大力首先抓住黄杨的弱点,稳扎稳打用慢节奏来控制黄杨,马步一立,一步步向黄杨攻过去。
黄杨偶尔反击一拳一脚,要么于大力就躲闪一下,看他来势不凶,攻击的部位是腿、外手臂,就视若无物,硬挺硬接。
黄杨的力道比平时他在峨嵋山搞对练稍稍重些,但对身体没有什么妨碍。
但于大力有机会靠近黄杨,就一拳是一拳,一腿是一腿向他进攻,黄杨不敢硬接,只有用两招来应付,一招是躲,一招是退。
没用几招,黄杨就退到了正方形的右侧直角处。
于大力时机来了,这里两条边线此时成为了于大力的帮手,只要将黄杨逼出正方形边线,那这场比试就结束。
他就赢下第一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大力一招双风贯耳,要让黄杨无处可逃,双拳成钳状,向黄杨的两个太阳穴冲去。
眼看黄杨命悬一线,旁边观战的人不禁惊呼起来,有的甚至站了起来,为黄杨捏一把汗。
黄杨已无路可退,向左还是向右退都极易出边线,一出边线就输,也不可能眼睁睁被重拳打击。
这时还听到了外围有人在很着急地拍了一下大腿,并“哎!”叹息一声。
就在大家认为黄杨必败之际,奇迹发生了。
人啊,往往就是这样,不遇到极端恶劣的环境和要命的场合,你还真不知道自己有多伟大,有不可思议的潜能。
于大力正在高兴之时,双拳“砰”一合,就算大功告成,可是这“砰”的一声是自己的左拳击中了自己的右拳,自己打自己。
人呢?眼前人没了,人跑哪儿去了?
旁边的人哈哈大笑,刚捏了一把汗的人也松了一口气。
原来,黄杨利用他个子瘦小的特点,学了汉朝末年韩信那一招,钻对方的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