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推广新作物落到实处,户部要重视,下面还需要知府与知县得力。
当然,若是户部与吏部练手,把推广新作物作为京察大计的标准,应该可行。
看着乾元帝兴致勃勃,以为户部尚书一换就能立竿见影。
小花精也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改革需要过程,乾元帝不需要师傅,他只是需要一个人听他慷慨程词,抒发情怀。
小花精一旁予以鼓励:“臣妾相信,陛下让百姓丰衣足食,强兵强国,四海城府的鸿志,一定能够如愿。”
乾元帝兴奋的大笑:“梓童既是朕的贤妻,又是朕的知己良相。”
小花精忙着欠身:“陛下谬赞,臣妾愧不敢当。
今日之事,陛下不怪就好。”
乾元帝忽然翻身而起,凑近小花精:“梓童觉得,六部之中谁可为相?”
这是推举内阁?
小花精笑道:“这个臣妾可是说不好,臣妾不认得朝中大臣,也不了解,不敢瞎说,扰乱陛下。
不过,从前不是六部尚书入内阁吗?
您就在六部看呗。
您是圣君君主,忠心耿耿又能干的人臣子,肯定不少。
再不会挑不出几个辅佐之人。”
其实,内阁大臣现成的。
之前的御前大臣就可以直接顶上。
其中有林姑父,还有贾珠的大丈人。
小花精说这话就有徇私之嫌。
杜晴的伯父就是很好的户部尚书人选。
他熟悉湖广,正好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先从湖广干起。
湖广许多的知府知县,不是他的同窗就是同僚下属,办起事情十分方便。
贾琮也在湖广,也可以给他一个府,让他干上三年,肯定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