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元军逼近临安时,谢太后派丞相文天祥等人出城前往伯颜军营,文天祥在元营举动异常,伯颜怀疑他有异志,将其扣留,文天祥指责伯颜失信,吕文焕从旁劝解,文天祥痛斥吕文焕是逆臣,吕文焕惭愧不已。
吕文焕说:“丞相何故骂焕以乱贼?”文天祥说:“国家不幸至今日,汝为罪魁,汝非乱贼而谁?三尺童子皆骂汝,何独我哉!”
吕文焕说:“我在襄阳困守六年,也不见朝廷救援。”文天祥正色道:“力穷援绝,死以报国可也。汝爱身惜妻子,既负国,又毁家声。今合族为逆,万世之贼臣也!”
而后文天祥又骂了吕文焕的侄儿吕师孟。元朝将领伯颜、唆都等人都对文天祥钦佩不已,唆都说道:“丞相骂得吕家好!”
吕文焕降元后,有人题诗于江州琵琶亭,诗曰:“老大蛾眉负所天,尚留余韵入哀弦。江心正好看明月,却抱琵琶过别船。”
可是吕文焕年轻时,也是胸怀家国的有志青年,曾有自述“少服戎行,壮临边徼。干戈满眼,轻性命于鸿毛;弓箭在腰,系死生于马足。不但驰驱于西北,誓将屏蔽于东南”。
看到吕文焕这样的自述,人们都会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纵使曾经的追梦少年,纵使曾经豪情万丈,终归会向现实妥协,终归会英雄迟暮。
当郭靖得知吕文焕出城的消息之后,赶紧让破虏督促家里的女眷们收拾东西,连夜送他们出城。他们虽然没有明说,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吕文焕要投降,要卖国投敌,襄阳城眼见就要失守了。
郭襄道:“破虏,你我二人可以去刺杀吕文焕,取其头颅挂于城墙之上,让对面那些蒙古鞑子们瞧瞧,也让守城的将士们有所忌惮,不敢轻言投降。”
破虏道:“父亲与吕文焕共事多年,而且此人行事历来公正,胸怀家国,与父亲曾是同道中人。他们也曾并肩作战,也曾把酒言欢,也曾临江赋诗。他们共患难,同甘苦,如今是为家人拖累,为了保全家族,才做出此不义之举。”
郭襄愤愤不平,“难道为了保全家人,连国家、朋友都可以舍弃吗?这样的人怎么能腆着脸活在世上,他一定会留下千古骂名的!”
破虏看到姐姐义愤填膺,他只能无奈地劝道:“人各有志,我们不能强求,若是人人都能像父亲一样,襄阳城怎能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郭襄道:“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只是为别人着想,为家国大义披肝沥胆。可是他的结义兄弟,他的战友却一个个的没有骨气,父亲才是天底下最孤独的人。”
破虏想起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再想想襄阳城如今已经物是人非,曾经的英雄豪杰逐渐凋零,而且曾经的武林各大门派,都在襄阳城自愿当了守军,他们在与蒙古大军历次作战时,都曾历下战功,那也意味着,各大门派人员都有伤亡,实力均有折损。
特别是丐帮,曾经的丐帮号称“丐帮弟子千千万”,“而且丐帮弟子遍天下”,可以说丐帮帮众遍布大宋与大辽。
他们曾经在第八代帮主汪剑通的带领下,与宋朝官军配合,多次参与保家卫国的战斗,而且与武林各大门派都有往来,大家齐心协力共保大宋。
到了第九任帮主乔峰,丐帮在他的带领下,声势甚至盖过了少林派,当时江湖人以“北乔峰南慕容”并称,乔峰成为英雄的化身,成为丐帮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