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息怒,张亮不会说话!冒犯你了。”
这时,一员大臣出来说道,李承乾认得他,他正是裴寂,又是一个大奸臣,不过他的奸相比许敬宗来说,更加的高明,他可是十分有谋划的一个人。不像别人一样体现的太明显。
同时,此人被封为魏国公。
李承乾知道,在贞观前,朝廷的权利并不集中。
朝廷中大部分大臣都是李渊直接任命的,人脉都在裴寂手中,一有政令很难顺利推行。
而当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他听从了房玄龄的建议决定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他准备对朝廷的官员实行一次标准严格的考核,裁汰那些不合格的官员。
以减少国家开支,并且可以让有用之材可以为大唐所用。
这对于裴寂来说实在如同晴天霹雳。
但裴寂并没有主动出击,懂得“飓风过岗,伏草惟存”的道理,果然没有多久他就找到了反击的机会。
贞观元年,山东大旱,裴寂却趁着灾荒将各地官员都召集来考核。
既然你要考核官员,我就在最需要官员维稳的时候把他们都召集到长安。
表面上响应了朝廷铨选官员的政策,背地里搞得人心动荡,京城混乱。这才叫顺风操作,因势利导。
弄得李世民不得不推迟这种集权,时至现今,集权的政令还没有实行下去,现在还吊着呢!。
那恐怕得等山东问题解决之后才行。
至今,李世民也知道他脱不了干系,可是碍于于法定他的罪,便一直拖着。
从上面的事来看,他比任何人都高明,比赵德言、比裴矩都要高明,并且和裴矩还有一些许关系。明眼不说而已。
但在当时,清抄裴矩的时候,裴寂竟然主动要求抄了裴矩,如此保命的行为,让李承乾也是十分佩服。
对于这种人,李承乾想说的是,只要你不招惹我,我们还能相安无事,但如果你们想做小动作,那么抱歉,一切阻止于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这就是我李承乾的底限。
“魏国公这是为张亮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