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牢之对道:“就是因为偏远些,才清静,是非也少。我们还可以在那里修建观光园。嗯,我们可以在山脚下的向阳地修建学校和医院。围山建茶园、栽花以及植果树,将来再修建制茶工坊和花卉后期处理工坊。病人家属如果做工的话,就让他们修建山道石梯。如此一来,不用几年时间,也就修好了。”
“种花用来做什么?”刘义之不大明白。
“用来观赏很不错啊,大家游玩也有景可看!”刘和之道。
刘牢之笑道:“二哥说得不错,可以供人游玩。但不仅仅如此,有些花可以做菜,提高菜的品味。可以养蜜蜂采集蜂蜜;最主要的是提取精油,制作胭脂、香水。这些可都是能够卖大价钱的奢侈品!”
刘义之也不知道懂了没有,点点头没有说话。
“大哥是不是觉得我们应该多种植粮食?”刘牢之问道。
“是啊,你不是说过吗,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如果遇到荒年,这些什么奢侈品不能吃,不能喝,没什么用处啊!”刘义之提醒道。
“二哥,咱们家现在在京口有多少地?有多少人口,每年能够收多少租子?”刘牢之转头向刘和之问道。
刘和之掌管着京口的家业,对此倒是了如指掌。
“西府有熟田十顷,部曲十五户,奴十户;东府有熟田三十顷,部曲三十户,奴十五户。京口土地贫瘠,旱涝不定,这边种地多是广种薄收,租子不多。西府按照五成收租,实际收一千零五十石。东府按照七成收租,实收三千一百五十石。”
刘牢之接口道:“说到底,京口现在的土地旱涝不定,所以种粮并无多大利。旱涝不定,主要是无陂渠,水利设施不好。天旱时无水浇地,地涝时无法排水。我们在山上修建水库池塘,山下开荒,引水浇地,应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现在的熟田,可以仿照芜湖蔗基鱼塘的做法,地涝时排水到池塘,天干时用池塘水浇地,还可以养鱼。”
“什么蔗基鱼塘?”刘和之没有听明白。
刘牢之解释道:“这是我在芜湖为了解决旱涝问题,以及肥料缺乏问题设计的一种农业模式。”说着把蔗基鱼塘的模式粗略的解释了一番。
“如此一来,粮食问题倒就解决了。”刘义之放下心事。
“大哥想多了。如此只能保证正常年景粮食不缺,遇上天灾粮食还是不够。京口贫瘠缺粮,却又是军事重镇,粮食缺口很大,因此我们需要多建粮仓,在丰年的时候收购粮食,预作储备。”刘牢之道。
刘义之兄弟点头应是。
主要的事情议定,三人又就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讨论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