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想法比较偏激的,说不定还要刁难。
“如果你到了王都,有遇到困难的地方,可以去找我的老师。他叫甘般,也有人叫他‘师般’。”
所以子亚想了想,告诉了女儿有关自己的旧事:“我也不确定他还记不记得我,但我其实受过他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导。我识字、还有这些做小东西的手艺,都是甘族的人教会我的。”
“甘般?殷国的春官长?”
阿好出使之前背下了大部分殷国掌权派人物的身份、官职和出身,自然也知道这位现任殷国豪族甘氏族长的甘般。
她吃了一惊,“您还认识这样的大人物?”
说他是“大人物”一点都不过誉,“甘人”在殷国的地位,大概就和实行教化的大巫差不多。
阿好还以为父亲在殷国一直是不受重视的小可怜呢!
“甘般是个德行高尚的人,并不因人的出身而鄙薄他人,教导学生也不分贵贱。我虽姓子,但没什么野心,只想好好活下去,他也从来没有瞧不起我这样没志向的学生,还找了高明的工匠教我这些手艺。”
想起自己的老师,子亚嘴角露出一抹怀念而感激的笑容,“托他的福,我虽然无用,却没变成一个废物。”
他怕女儿不相信他,不肯听他的,犹豫了下,又说出了个秘密。
“其实,我当年能来到庞国,也是老师推动的。我现在过的比在殷国轻松自在,还有你们这样厉害的儿女,说起来,还要谢谢他。”
“所以您才说那位春官长甘般有可能帮我?”
今天的吃惊一波连着一波,阿好觉得自己已经有点消化不了了。
子亚点点头,说了些过去的旧事。
就和女儿想象的那样,他以前在殷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容易。
殷的男人不似庞,你要没工作、没出身、没自己的住处,就注定了你连成家立业的资格都没,非但如此,单身无家累的男人还经常作为征兵、服役和牺牲用的祭品。
而工作机会又往往和出身挂钩,没工作机会就没钱盖房子,子亚也是一样,虽然不至于穷困潦倒,但因为他长得比别的男人更白净更纤细,他很难在和别人竞争中找到工作,几次都到了困顿的边缘。
尤其后来,殷和庞的战争陷入了胶着,朝中也在为了继续打下去还是讲和争论不休,征兵的登人令几次颁布到各家各户,子亚正值当年又是单身男子,自然也接到了征兵的登令。
他知道自己上了战场肯定活不下去,所以在离开殷之前去拜别了自己唯一挂念的老师甘般,将自己做的那些小玩意当做临别的礼物以及遗物,赠送给了这位老师。
子亚是抱着诀别之心去拜别自己的老师的,同时和他一起去的,还有许多同样得到征令的学生,他们有些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托孤”,有些单纯是去向老师表达对多年来对他教导之恩的感谢。
但是他们这批人最后都没走成,因为听说甘族在朝中推动了和庞国的和谈,仗可以不必打下去了,他们这些青壮也得以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