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扶苏这个儿子,嬴政眼下自然是爱重的,一来扶苏占了长子之位,二来扶苏却是聪敏早慧。只是等平定天下,四海归一,再无外敌,许多事便不一样了。
到那时,嬴政逐渐老去,扶苏逐渐长大,一个独掌大权那么多年的君王,还能不能像现在一样喜爱扶苏这个儿子?
现在嬴政的所有偏爱和看重,是不是都会成为扶苏的催命符?
王贲没敢再想,他本就不是精于谋算的人,让他上阵杀敌还可以,要他像他父亲一样老谋深算,他目前还做不到,至少对这些事的嗅觉他还远不如王翦敏锐。
过了几天,李牧又享受了一次特殊待遇,被带去去洗了个澡换了身衣裳,干干净净地被领到扶苏面前。
扶苏听人说李牧已经没了寻死之念还挺高兴,原以为嬴政会召见李牧,没想到人直接砸自己面前了。
他忙邀李牧坐下说话。
俘虏虽然都归他安置,不过被朝廷吸纳入朝为官那些可不归他安排,他还没有左右朝中人事安排的权限,只能给俘虏分一下工而已。
嬴政让人把李牧给他送来,说明嬴政根本没打算用李牧。
但是,哪怕李牧不入朝,用处还是很大的。
李牧在赵国军民心里的地位非常高,敬爱他的人比敬爱赵王的人要多得多,哪怕他只是在那些俘虏和赵国百姓面前露把脸,原本躁动不安的俘虏和赵国百姓也会随之安定下来。
武力可以让人不敢反抗、乖乖听令,却无法真正收拢民心。
只要双管齐下,才能让赵、韩两国真正成为大秦的一部分。
扶苏与李牧相对而坐,把俘虏的情况、邯郸郡的情况掰开给李牧讲了,又把想李牧去做的事告诉他。
赵国已经没了,再生乱也不过是无谓的牺牲,只要俘虏安心干活,百姓安心耕作,往后大家就是真正的一家人,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李牧没有插话,只静静听扶苏讲每一样举措的用意与做好以后能有的效果。
从扶苏的话语之中,李牧可以窥见在两国交战之际秦国后方是如何高速运转的。
秦国朝廷也并非没有蠹虫,但秦王这些年亲自做了不好奢靡的表率,不仅全面禁绝大部分劳民伤财的享乐,还延续商鞅当年的军功封爵制度,举国上下无论贫富贵贱,只要有军功都能往上爬!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几乎所有的耕作、生产都只为了供给秦国那只庞大而凶猛的军队。
可以说只要战事一起,秦国上下没有一个人在拖后腿。
打过仗的人都知道这有多可怕。
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想要士卒拼命,首先要给他们吃饱饭,然后要给他们足够精良的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