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648章 输定的战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8章 输定的战争(3 / 4)

但李逵可不敢这么想。他的能力自己很清楚,骑兵指挥三万人,对手不强的话,能胜。这是在西夏就印证过的结果,不用解释。但当时西夏的情况是支持梁家的兵马,士气低落,且在边境输了一场大战。这样的情况下取的胜利,和打顺风仗有什么区别。根本就无法判断李逵的真正实力。

真正硬碰硬的一战反而是李逵在兰州城外的骑兵对战。三千对一万五,大宋骑兵武装到牙齿的骑兵,对付青塘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轻骑。用碾压的结果,取的了胜利。这场战斗,只能说李逵在战术上的素养已经达到了一流武将的程度。

但这种才能,对指挥几十万人马一点用都没有。

但让李逵去指挥几十万人,他扪心自问,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军队数量多了,不仅仅战术要改变,战略上的关注点也将发生变法。宋辽边境,延绵一千多里,牵扯到两千万人口,一百多个城池。这样的战争,根本就不是冲杀能够解决的。需要在后方,不断的调动资源,筹备谋划,给出诱饵,互相试探,最后还是决战。尤其是大战筹备,试探,僵持,几十万人马的大战,不是打一两天,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结束的。

一年,两年都有可能。漫长的作战试探期内,任何失误都可能被放大,最后成为溃败大堤的蚁穴,变成一场人间惨剧。神宗事情的永乐城大败,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宋军一开始接连胜利,西夏节节败退,可就是被西夏抓住了一次战机,持续了将近一年的大战,最终却以超过二十万的伤亡结束。此战之后,神宗皇帝闻战色变,甚至不久之后,病故,多半也和此战的惨败有关。

而且最终决战还可能是骑兵占据主导。

骑兵作战,李逵懂得真心不是太多。

尤其是大规模的作战,看的还是主将的勇气。可是真要是十万人,二十万人的大战,主将的勇气其实也不起作用。李逵充其量就是能够指挥三万以下的骑兵大战,而且胜率能保持在六七成。之所以没有破金身,他归结于运气。

可几十万人的大战,运气还有用吗?

有,作用不大。

尤其是宋军还有个致命的问题,一对一,宋军仗着装备好,还真敢说天下无敌。至少最一流的禁军是这样。

五百人一下的交战,宋军胜率甚至能够达到八九成。

一千人,基本上就成了六四开。

三千人,四六。

要是一万以上,三七、二八、一九都有可能。

原因嘛!

不太好说。大宋指挥级别的军队,也就是五百人的士兵和校尉,都是长期训练的袍泽,有着很强的默契。营级别,也就是三千人的军队,就可能是临时组建的指挥,拼凑起来的营。作战指挥会有很大问题,但毕竟军队不多,算到指挥级别,才六个,主将要是能力强一些,还是能得心应手。

万人以上的军。

二十个指挥,营将就已经是殿前直派遣,主将更是没有作战权,只有训练权。或者只有作战权,却从来没有在军中一天的文官。这样的战斗想要打赢很难。西军之所以战斗力在大宋最强,主要是打破了大宋的这种用兵制度。种谔当年可以指挥八万人马,取得数次大捷,都是真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