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成亲呢,就让我家丫头怀孕了,岂有此理。
“你回延福宫等我。”
郭思谨转身就走。
秋葵在她后面喊:“娘娘你去哪儿?”
郭思谨怕她担心,扯着嘴角,挤出了一点笑意:“刚想到一件事,我去问一下陛下。”
御书房内,赵瑗正在同礼部周尚书说话,接待使者的官员名单和流程已经拟出,而且得了具体到达汴梁的时间。金国使者十月十八日到达,也就是后日。蒙古使者是十九日。
周尚书叙叙叨叨地感谢皇帝,说是给他派的人很得力。
赵瑗暗自冷笑,是得力,准备顶替你呢。
关于这个周尚书,自前几年封皇妃出岔子之后,就一直看他不顺眼。继位的第一天,他想的是终于可以把这个死老头撵回家养老。
官做的好好的,没有大错,罢官得找理由啊。
赵瑗寻思了几天,也没找到合适的。直到于允文到汴梁后,他去请教。出乎意料,于允文连声说,此人撤不得,听说他对太上皇有救命之恩,您这刚一继位,就撤太上皇的人,不是打太上皇的脸吗?会被世人指责不孝的。
于是又忍了他这一年。
实在忍无可忍了,看见他就难受。
赵瑗笑着说话:“主要还是周大人能干。”口是心非,“你去办吧。”看他坐着不动,挥着手说:“去吧去吧。”
就在这时候,内侍小海进来禀报:“皇后娘娘来了。”
赵瑗急忙站起了身:“快让她进来。”
皇帝站着呢,他不能坐啊,周尚书只得站身告辞。
周尚书刚一转身,赵瑗又立即坐下,顺手拿了本折子看,装着很投入的样子。
郭思谨进门后,对着御书房的人挥了挥手。看人都退出去后,才站在赵瑗面前说话:“陛下要劳逸结合,免得累坏了身体。公事是国家的,身子才是你自己的。”
说着话绕开桌案,站到了他身旁,捏着他的肩膀说:“臣妾给你按捏一下?”
赵瑗合起倒置的奏折,扔在一边,斜眼看着她问:“有什么事?”
“没事。好奇陛下日常工作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就来看看,顺便问陛下晚上想吃什么,臣妾亲自给您做。刚在外面听他们说,你从早上一直忙碌到现在,中午的饭都没吃好。”
哼哼,是出不了宫来求手令的吧。
在继续给她脸色看,还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之间,赵瑗犹豫了一会儿,伸手把她搂到自己面前,让她坐在自己腿上,盯着她说:“你自己说的没事啊,什么事都不许说,说我也不听,更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