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大家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完颜滚和赵瑗见面这件事上了,分析他们二人有没有里应外合的可能。
金国使者心里虽然想着不能就这样算了,想反驳她两句,却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话反驳。否认了她的话,就意味着认同了赵瑗跟大将军完颜滚有什么牵扯似的。
金国使者虽然是由皇帝派出来的,但对完颜滚很忌惮。那是个杀人无数的粗人,给他们一万个脑袋也不敢把完颜宗烈之死,跟完颜滚联系在一起。
这个结果,比想像中的还要好。皇帝沉声说:“近几个月,大皇子一直出门在外。发生这样的大事,大皇帝有误会,我们也能理解。
每一个可能的人,都要去怀疑,然后再逐一排查掉,这样才不会放过真正的凶手。请使者大人转呈大皇帝,我们这里也会对大皇子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筛查,看是不是有人想栽赃嫁祸。总之呢,不能让此事破坏了我们两国之间的情谊,让有人心钻了空子。”
皇帝一发话,朝中的人陆陆续续的跟着附合,有用的没有的,都要站出来说上两句,以表维护自己人的立场。
直到殿外报告说普安王府里来人了,才静了声。
皇帝的“宣”字落音后,“木丹”从殿外走进来,站在了木丹的旁边,递给了他两份带字的纸。此时不但木丹的眼睛直了,众人的眼睛都直了。
两个人简直是一模一样啊。
这次,皇帝倒是没有多少意外。他提醒道:“木丹使者,你对比一下手里的字迹。”
木丹回过神来,来回看了几遍手里的纸。无论是字迹还是印章,甚至他故意在其中一个字上加重的笔迹都是一样的。
这手笔来自于算命先生,他除了擅妇科外,还擅易容模仿。慕容谨也擅长易容术。郭思谨觉得求自己亲爹不如求算命先生省事,用他准备科考的儿子要挟就成了。
前几日里,郭思谨反复思索,对方认为是赵瑗行刺的原因。有人看到他了?或是看到跟他相关的东西了?
于是在这两样上做了准备。
只要向对方证明,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就能推翻他们的说词,而又不排除是赵瑗做的可能。
两日后,金国使者离开了杭州。
一场是是非非的刺杀案,在这边就算是结束了,在金国却引起了巨大的风浪。
完颜滚认为是皇帝在针对他,除掉完颜宗烈的同时,又给了他警告。由于有人证和物证,说赵瑗曾出现在应天府。他觉得是自己人里有皇帝安插的人,故意如是说,所以来了个大清查。
金国皇帝认为,是完颜滚不满意他派完颜宗烈,去巡视驻军和汴梁城的修建情况,所以故意离开汴梁和应天府,再借赵瑗之手,把完颜宗烈给除了。但他又拿不出是赵瑗所为的确切证据,也只得不了了之。
这场刺杀案的后果是,完颜滚离开汴梁回中都府述职。原本可能会在三月底前迁都的事,就这么暂时搁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