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福一向高看读书人,想当年,他二弟也要跟着他出海,他是连打带骂的,把二弟关在屋里读书,逼他科考。当官才是正途,衣食无忧,没危险又受人尊敬。
秦观也惊,来的时候,赵瑗只说,说服李来福帮忙缴海贼。这眼下里,岂不是把经界法的着问题给解决了?
秦观迟迟疑疑地附合赵瑗的话:“再有两个月,钱知府的任期就到了。”
李来福直直地看了半天赵瑗,才颤声问:“草民没正经的读过书,只认得一些简单的字,折子都不会写。”
赵瑗呵呵笑道:“这不当紧。专门请位先生,每日抽出来半个时辰教李老板学字,两个月时间足够了。只要能认得字,别让有心之人蒙骗就行。上折子,让文书来做,发出去前,你过目,按章。”
赵瑗微敛了笑意,说:“李老板做知府,是有条件的。”
有条件不怕,就怕没条件。有条件的好处,得了才安心。李来福急声问:“殿下,您尽管提。”
赵瑗缓声说:“先要散了家财,土地金银一律交予国家。没有包袱拖累,破釜陈舟,一身清正,给其他人做出表率,才能做好百姓的父母官。”
秦观接话道:“北望月南慕容,当年的慕容家富可抵国,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反倒威望更胜从前。”
赵瑗轻点了头说:“李老板也不一定一直呆南粤这个地方,待一切安稳就序,若是喜欢杭州,可以调过去。至于这里嘛,另寻其他人接管。平江的前一任也是李知府,现在李知府的爹。当今朝廷,任人唯贤,只要能挑起一方大梁,不论是身份。现在的科举也是一样,没有身份限制。”
李来福思索,这件事做好了,光宗耀祖的就不只有二弟一人了。待来日,自己也去了京城,兄弟二人相互扶持。日常走动也方便。他撩起衣摆跪在了地上。
“草民感谢殿下的抬爱,草民竭尽所能。”
赵瑗起身挽扶他的胳膊,“朝廷要感谢李老板,解决了一方百姓的温饱问题。”
待李来福站起了身,赵瑗说:“回府衙我就用八百里加速往京城发书信。”他看了眼秦观,“让秦大人在此地留两年协助李老板。”
赵瑗笑道:“不,是李大人了。”
李来福说出了最后一点顾虑:“圣上会同意殿下的提议吗?”立即又说,“不是不信任殿下,一介草民直升知府,草民闻所未闻。”
“您不是普通的草民......”
赵瑗的话还未落,李府的管家匆匆而来。他看了眼赵瑗,对李来福说:“一个女子闯门,说是找大皇子。”
应该是小宝贝,看他中午未回客栈,担心他,寻上门来了。赵瑗立即站起了身,“我去看看。”
李来福也往外走,“说是什么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