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子澈知道仅凭三州三郡的军队是不足以抗衡得到草原三十二部支持的召国军队,因此在迎战之前,他向临州的涂州州牧请援。涂州州牧出身豪族方氏,是关东一带的豪族。
作为关中咽喉的三州三郡一旦为召国占据,那么召国长驱直入中原就再无阻拦。
因此,颜子澈在点兵的同时,派人送书与方江城,约以同盟。
方江城应许了,但是面对强横势号称雄狮百万的召国,他心有忌惮,不肯在诸军阀虎视眈眈的情况下,直接出兵全力援助颜子澈。他只应许作为颜子澈的后援。
其实这是种观望的态度。
方江城想先看看三州三郡的实力,面对召国的军队,他不会轻易与一群乌合之众为盟。颜子澈心中明白,虽然方江城答应援助,但是如果三州郡的军队在刚一迎战召国就溃不成军,那么自己这位盟友,很可能会反过来变成了敌人。
在诸侯与军/阀混战的这个时代里,这些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朝盟暮敌,不过如此。
他需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三州郡拥有足够的实力充当盟友,颜氏与方氏两个军团的结盟,并非没有希望阻住召国的铁骑。
三州与召国的第一战至关重要,为了这一战,颜子澈夜以继日,将全部州郡地图,与召国有关的记载细细看过,将入关中必经的霞山关定为战场,布下了最严密的准备。
他亲临城关,执掌中军,只待与召国决战。
但是,颜子澈手下的属将柳严——他父亲结义兄弟的儿子背叛了他。在战争开始之前,悄然离关,将三州郡的军事布置详情带给了召国。
召国轻骑快行,借助着柳严的帮助,破了颜子澈的布置。
尽管颜子澈反应迅速,临时变阵军队退守州城,但是败势已显。旁观的方江城转而中立,答应的援兵迟迟未至。召国的大军逼至后,颜子澈率军凭着地势固守城池十几日,召国急切攻不下,于是便对三州军队提出要求。
说,如果颜子澈愿主动来降,召师便可放三州三郡的百姓一马,不杀一人,如果不降城破屠城。
城中惶惶,言语纷杂,跟随颜子澈的属将们大部分誓与召国死战,怒气冲冲。
唯独颜子澈自己听了,笑了笑,一言未发。
在第二天的清晨,雾气蒙蒙里,颜子澈一人孤身出了城。
没有援军,存粮将尽,人马疲敝,这样的三州三郡其实撑不了多久。召国的话到底有多少可信已经无关要紧,城破是迟早的事,而颜子澈孤身出城前往召国军营,心中对能否说服召国公约束军队大肆劫掠也有所把握。
只是,作为三州郡的领袖,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