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大惊,“请谁?!”
武媚娘道,“便是我们的皇兄——金徽皇帝,当然还有柳皇后。”
“他们……他们……不是已经……”
李治道,“皇兄能彻底抹去他的痕迹、将皇位传予朕,朕与媚娘为什么不能再送还给他?只要舅父能请得动皇兄,肯重新回来坐这个龙位,你仍可为赵国公,我与媚娘甘愿醉情山水,去过我们自己的日子。”
武媚娘也道,“这是真的,皇兄未死,甥妇与陛下有几次派人去请,但连皇兄一面都未见到过,他不见我们。舅父你若将他们请回来,皇后、谢金莲、樊莺……徐惠,那么舅父以往的过错,便再也不算什么过错了。”
赵国公浑浑噩噩地出了大明宫。
皇帝有旨,流放他去黔州,请不回金徽皇帝,那么只当凌烟阁的首位功臣——赵国公是个故事好了,他便终老于黔州吧。
长孙无忌毫不掩饰在皇帝和皇后面前显出迫切,就想一步飞到黔州去。
……
临行前,他在长安县押解衙役的陪同下,先去昭陵拜谒先皇和先皇后。
昭陵晴空朗朗,是个不错的兆头。
如果真的能请回金徽皇帝——他的另一位外甥,那么所有的不愉快的一页都将翻过去,差不多老儿子长孙润也会跟着复出。
如果是那样的美好结果,长孙无忌想,他将只要个赵国公的闲爵,不再争权夺势。平时照看一下孙辈,走访走访郭孝恪、李袭誉这样的亲戚,下下棋、品品茶,岂不快哉。
这样的流放之刑,对于长孙大人来说,却有了投奔光明的味道。
押解他的衙役们半路上也不为难他,路好走了雇车,路不好走了骑马,有时下店还陪他喝上几盅。
长孙无忌从没有某件事像今日这般心急,但路须一步一步的走。
如果金徽皇帝真像李治和武媚娘说的那样没有死的话,长孙无忌坚信,只要他舍出老脸苦求,他们会回来的。
那么大唐仍是金徽朝之大唐,乌刀、炭火马,只须往长安大街上一走,想一想注定又是四方来朝,诸夷偃旗息鼓。
朝政一息万变,李治只给了他的舅父两个月的时间。
西部边境这样的纷乱,皇帝都没将薛礼派出去,薛礼一直是李治的墙里暗藏的柱子,品阶也一直未升。
被金徽皇帝耍过一顿之后,英国公也安份了许多,但这不影响他郑重其事地奏请皇帝,将原来辽州的都督、现任丰州长史李志恩移任回辽州去。
当然,辽州都督仍是李弥的,但英国公的这个举动,绝不会是给李弥派过去一个好帮手。
得知此事时,长孙无忌知道里面的关节。
因而黔州之行在长孙无忌看来,已不仅仅是他的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