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就放过了郑观音。
而李元吉在当年的争储中,死心踏地跟在建成身后。
建成是在位的太子,能力与功绩一点不次于秦王,又为年长,支持建成是一般人最本能的选择。
李元吉的立场也同样影响到了他的正妃杨氏①。在皇帝身为秦王征战在外的时候,杨氏同样没少给观音婢小鞋穿。
后来,观音婢曾在枕席间悄悄对皇帝说,“我偏要你收了杨氏,还不许给她名分,看她还有什么好跳的!”
皇帝就收了杨氏,真没给她一点名分。
太子位的争斗岂止是在宫外,宫延之内的争斗又何止是女子们争宠,在这里更能积蓄忿恨,以致于斯。
观音婢在最后的弥留之际,曾如释重负地对皇帝说过,“好啦!我虽然舍不得离开陛下,也得走了,是上天收我的,因为不忍见我的陛下终成暴君。”
当时,皇帝哽噎着对皇后道,“为了你,朕何惧成为纣王!”
在权力的血腥征途上,纣王又能往哪儿摆呢?
两个出类拔萃的女子,就敢在他的面前直接开斗,而柳玉如几乎就是从观音婢的模子里套出来的,而且斗的更优雅。
而马王峻……在他的勇武之下,难道就没有宽仁?皇帝可不这么认为。
马王在大理寺狱中剑斩六证、一个活口都不留,将打败李治的最有利证人剑剑致死,在那种间不容发的情况下,这个举动才更多出自于天性。
皇帝试问,连自己都做不到啊。
柳玉如今日在宫中偏偏不提宽仁,其中真正的原因,恐怕因为“宽仁”是王氏先提出来的,她只是要与王氏对着干罢了。
皇帝一个人决定:再看看。
他不知道要再看看什么,其实内心里早已经真切地偏向了一方,但他仍然自语:再看看,再看看,再看看。
这可都是他和观音婢两个人共同的孩子!皇帝对自己说,反正我有的是时间,那就再看看。
……
太子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