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被皇帝鼻孔喷血的症状吓个半死,李治只是担心父皇的病情,而赵国公才知道皇帝真正的病因。
他此时就更能体会郭孝恪吐血的原因了,这样的磊落人物、被宵小之辈诋毁、蒙骗,不吐血才怪,有些本事的人脾气都大,动不动就吐血。
那么,皇帝在盛怒之下,不假思索地、下令让他已经不看好的李士勣再任兵部尚书,对于高峻的愤怒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士勣只是私心大了些,但像高峻那样骗皇帝却也不敢。
而这还没有结论呢,一旦高峻的真实身份被查清的话,永宁坊要遭遇什么样的浩劫,连赵国公也说不好了。
赵国公的愧疚之心就是从这里来的——是他将李治扶了上来,不然皇帝岂会费这么多的事、动这样大动肝火。
他极力地劝解皇帝,同时说高审行的种种无状,这才令皇帝的情绪稍稍稳定下来。
赵国公想了,即便皇帝为此迁怒到自己的头上来,也得说。
而皇帝似乎已经没有发怒的精力了,他坐着不敢动,小心地咳嗽,有宫女拿精细、极软的绢帕替皇帝捂在口鼻上擦拭,上面又有新的血迹。
长孙无忌想,不管高峻这个人的身份是真是假,都绝不会影响他对长孙润的感情。
在营州,么子长孙润赶着牧群去见高峻时,赵国公就把这个人看明白了。
有下人进来回禀,“国公,永宁坊三夫人樊莺求见。”
赵国公连忙起身,“快快有请!”
……
温泉宫,情况就不必多说了,皇帝看出来了,自己英雄一世,没有人敢在他当面乍刺、玩猫腻,除了鹞国公。
这得是个什么浑蛋,才敢和贞观天子开这样的玩笑!
静下来时,皇帝也考虑过,长孙无忌在情急之下、对高审行不堪入耳的评价,如同在他面前拨拉算盘珠子一般,皇帝岂会不明白他这位舅子的意思!
他相信,高审行绝对会因为一个从三品的职位,就说出这番话来。但话一定真的面大。
不过,那就连高审行、兴禄坊高府、甚至他的女儿东阳公主也在欺君了!
太子去传达了皇帝的旨意后,晚上又赶过来看望。
皇帝看着李治,不由得有些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