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华纳是一定肯的,可能他们比我们更怕新建立起来的蝙蝠侠形象受损。超人受阻,蝙蝠侠更是不容有失。你看吧,他们绝对比我们更希望《致命魔术》能够成功,至少口碑不能烂了。至于福克斯,倒是要看人家的意思。合作了一段时间,应该愿意给点小小帮助吧。”
“华纳现在拖着不动,也不知道是什么想法。我们就这样一直等下去吗?”说起《蝙蝠侠》项目,利亚姆问道。
莱曼点点头,“我们不能再退让了,一步退,步步退,以后再难等到今日这种时机强硬。我猜测,他们肯定是愿意谈的。据说,超人的烂摊子已经导致两个高管离职了?”
“嗯,两个副管,应该是推出来分担压力的。不过,版权在他们手上,我们只有拍摄权,还受三部限制,也没什么底气。”
“哈哈,我反而觉得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想想看,超人换了那么多个导演,最后找来布莱恩,也还是失利。现在,诺兰已经证明他有执导蝙蝠侠的实力,能把握市场与观众粉丝,带动形象升值,如果你是华纳发行部高管,你愿意放弃既有局面,冒着巨大风险重新洗牌,再赌一把?你会吗?”
“好吧。谁下这个决定都可以,我只当个执行者。”这样的决策谁下谁承担,华纳高层真的愿意赌吗?
地位、财富,一次性搬上赌桌,对这些总是寻找市场最优解、想平稳的人来说,估计是不大可能的。
事实上,就是莱曼站在华纳角度,也不会这么选择。
诺兰现在就好比一只奇兵,好不容易让市场对蝙蝠侠有了新的活力,让观众又兴起兴趣和期待,难道就直接扑灭?
先不说看过《侠影之谜》觉得不错的观众怎么想,会不会对此抵制,就说要冒这个险,就不划算,也不值得。
而诺兰,是咱们的人。
华纳挖墙角还失败一次,就更被动了。
当然,大部分时候,对华纳这样的制片厂来说,导演就是个工具人,是完善计划的一小块拼图。
可一个有名望的导演还是证明过一次的导演,和一个没有经过市场验证但也有名望的导演,华纳愿意相信谁?
这是个很简单的选择题,选A是诺兰,因为是他拍得《侠影之谜》打下了底子;选B也是诺兰,因为他那极具个人风格的影像手法,不是一般人能模仿的。
这样一来,华纳好像也只有一条路可走。
原有班底,原有主创,原有投资,还原需要的味道。
可是华纳能告诉萤火虫他们是有这么去努力的吗,但被那纸苛刻的参与北美发行收益的条款劝退。
中间,董事会那边的股东们也不安静......
总之,他们也有一大摊子麻烦事。
对《蝙蝠侠》项目来说,会议讨论能得到的一般都是,“慎重处理,缓缓再谈,不能被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