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也是能实时看到这种变化的地方。
前面都是蓝蝶影业的网络宣传与公关部门造势吹捧,后面他们都不需要继续引导了,看过影片的部分观众自发的在论坛或者IMDB等发声的流量较大的网站留言推动——
“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啊,大家一定要去看。”
“奥莉芙真是好可爱一小女孩,那小肚腩,好想戳戳。”
“别看爷爷平时不正经,却是最鼓励奥莉芙去参加比赛的,旅馆那段对话,挺感动的。”
......
“推荐。强烈推荐。”
......
在网络宣传与公关部门的引导下以及观众的自发安利,类似的留言或者帖子,出现在许多网站的讨论之中。
对于观影之后的观众而言,只要真的接受了一部电影,还是在这个人人都是影评人的时代,自由发声的途径和容纳渠道的完善,也让他们是不吝啬为影片的推广出一份力的。
互联网,真的在改变世界。
而如果看了之后观众能满足,那票房还会低吗。
这种声势,远比原时空炒作什么“独立制作买断发行费用第一”的名头好用太多。
当然,这也可能是福克斯一开始没重视这部电影,直到次周票房不减反增,才意识到旗下的子厂牌探照灯好像真发掘到了一部低成本黑马出来,这才大幅发力......
这种对影片前景的预估错误,可以说是每家电影公司都会遇到的,有时候是期望过高,有时候是根本没啥期望。
也正是因为影片上映之后对市场的不可捉摸性,才诞生了如此多的黑马又或者银幕经典又或者赔到公司资金链断裂直接破产倒闭的终极扑街。
不到市场结果出来的那一刻,谁知道呢?
只不过,蓝蝶对这部影片的资源力度相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而影片也对得起莱曼的看重或者说公司的资源支持。
这1500多万的宣传费,比影片制作还高的资金,没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