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夸张的是,超人成了那一代人的符号,孩子们、青少年们慢慢长大,成了社会的主流。
后世,很多美漫迷总是强调的“DC正统”,便是那些年的产物,因为确确实实那时候的DC颇有些无敌寂寞冷的味道。
而亲眼见证二次元亚文化在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时代华纳于1969年收购了处于巅峰时期的DC,将之牢牢掌控。
次年,华纳陆续改编DC超级英雄,大获成功。
本就出名的超人和蝙蝠侠成了经典银幕人物,即便是在那个略显封闭的国际关系,内裤外穿的超人依然风靡全球,有关的动画、电影、海报、写真,一度成了超级英雄的代名词。
或者说,超人就是最顶级的流量代表,也是这场亚文化潮流里的先锋者。
乃至于漫威二度破产想让DC接手的时候,都被拒绝——因为没必要,影响自家业务的开发。
再者,漫威?那是个什么公司?
巨大的成功给予了华纳无穷的信心和源源不断的利润,也是因为握有DC,华纳开启快速扩张之路,用赚来的钱,不断的补全文媒短板,比如,进军电视领域,在海外布局产业,以及花费巨款升级自家的摄影棚。
直到现在,华纳摄影棚依旧是市面上7成以上制片厂的拍摄选择。
但也正是由于超人太过着名,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无数次被搬上大银幕,相关的紧身衣加红内裤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让观众们对一成不变的超人形象产生审美疲劳。
变,该怎么变?不变,观众不爱看了。
这无疑是个怎么也找不到答案的世纪难题,且一直折磨着华纳。
于是乎,较长时间的雪藏之后,重新出山的超人依旧没有让观众产生什么化学反应,虽然粉丝挺喜欢的,但这显然不能被华纳接受。
一场恶性循环,或许就能很简单的概括。
在莱曼这样的外人看来,华纳在超人问题上不免有些束手束脚,抱着金矿不懂得挖掘,但谁又能懂以前的超人给华纳带来多少名利,谁还没有过美好的回忆呢?
超人当然不能放弃,这是华纳许多人的观点,因为它是DC的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