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脚步飞快的赶往衙门。
只他们才走到半路,就遇到县太爷他们。
此时县太爷正领着一帮衙役跟几个大夫,还有原告及那几个证人正一同前往余家在乡下的田地。
余老娘被三个儿子护着,田老伯则在前面带路。
他们这会动静大,把路上的百姓们都吸引过来了。
最后一群人浩浩荡荡,尽都是要跟过去瞧热闹的…
田老伯见目的达到,便更卖力的给众人带路。
他之所以敢提议叫县太爷去余家的田地,是因为元掌柜早在之前的时候就让他偷偷种了几片夹竹桃地。
那元掌柜也知道余老娘威信重,她卖了几十年的香,名声牢固。众人自然不信她会恶意害人。
所以他干脆顺势往下走,直接给余老娘安了个不懂香草,才导致种出?花来害人的说法。
元掌柜做生意多年,他太了解这种以讹传讹的影响力了。
一开始人家或许不信,但传来传去久了,最后大家不信也都变成怀疑了,久而久之自然都不会再去余家买香了。
其实县太爷也知道这出戏的源头。那元掌柜黑心肝,得不到人家的秘方就要用这么腌渍的法子。
不过县太爷刚刚得了上头命令,“说他若是能在今天把余老娘的罪名坐实了,那来日余老娘店里的生意就分他一半。”
一边是跟余家的老交情,一边是利益,县太爷权衡了一下利弊,决定对两方采取迂回的手段。
因为两方人马都有自己的路子,他并不敢轻易得罪哪一方。
原告那个男人的背后是元掌柜,元掌柜的背后靠的则是比他这个县令还高一级的官员。
而余老娘那里肯定也是有人脉的,刚刚她的三儿子就急急忙忙的跑去找人去了。
所以这会儿县太爷也不偏帮谁,他自来老滑头一个。
每次两头不得罪,就只看谁先失势,然后他再去选择对他最有利的一方来断案。
要不说这里面的水深呢?
只要一涉及到利益,再清的水都要浑浊哩。
钱明正是想到这一点,才急急忙忙跑去找季老爷子的。
他想着对方路数娴熟,显然没少做过这种事,想是对方在上头应该有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