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 第54章 红楼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红楼7(5 / 5)

其实感觉挺难过,因为这部书是那时候小说里难得把女性当平等的人来对待的书,现在却有很多因为说史湘云为贾宝玉绣了贴身衣物不检点,没妇德,写出让卫若兰因此退婚的情节。

像探春等人,都是管家的好手,不存在被养废了的说法,她们的结局那么不好,多半还是家族的原因,跟女孩子本身的德行没什么大关系。

言归正传,红楼梦开头时,贾雨村与冷子兴谈到自己私塾教的学生林黛玉,说道:“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外孙,又不足罕矣。”

贾雨村从林黛玉的言语举止上看出她不是一般的女子,他想林黛玉的母亲一定了不起,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原来就是贾母的女儿,可见贾母也不是个平凡的。

贾母一生的丰功伟绩难道就是这些?不是的,贾府里出来的元春贵妃也是她一手带大的。

元春在皇帝身边的得宠和荣升也间接的证实了贾母不是个只知享受,不管儿女的老太太。

元春虽然不久就失宠了死在了宫里,但她的教养毋庸置疑。

贾母还是很开明的,任贤荐能。有着正确的见识和良好的修养。

想来贾母管家时既不会像凤姐那样苛刻,也不会像尤氏那样懦弱,而是恩威并施,贾母既有她的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她怜贫惜老,优礼刘姥姥,宽待犯错的小道童,有着女性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但在知道府内有人聚赌之后贾母大发雷霆女强人风范立马毕现,下令彻查此事,不料迎春乳母参与其中,若一并惩罚则会扫了迎春的脸面,此时宝钗黛玉登场,姐妹情深戏上演,一番求情,但贾母决策果断,不为所动。所有赌资没有充公,贾母一声令下分给了众人,管理才能绝对一流,恩威并施的管理方式使得贾家的繁荣得以延续。贾母还善于带队伍,她调理的丫鬟,遍布大观园各房,鸳鸯、袭人、紫鹃、晴雯等人,从相貌到资质到才干,哪个不令人称羡?

贾母一生养育过的子代和孙代一共十几个人。

不说子辈,贾母一手带大的孙辈有元春、宝玉、史湘云、探春姐妹等等。元春这个人在回大观园省亲时,正是她一生最风光的日子。

如果换做别人,一定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了。但是元春见到祖母和家人的第一句话却是:“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地方,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以常人的目光看,这时的元春真正是仰居与一人之身下,万万人之上。但是她却说皇宫是那不得见人的地方。不得见人是见不得人的婉转说法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她哭了却是真真切切的。她不愿意宫廷那样显赫奢侈的生活。但是贾母有自己的意图,她让元春进宫当女史,挽救日益颓势的荣国公府,她看出来了贾家的男人没一个靠得住。

红楼梦第十九回结尾处,元春在大观园省亲就要离开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徜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贾母等已哭得哽难言了。

有人说贾母是一个高高在上只知享受的老妇人,其实并非如此。贾母虽然身在内宅,但却比任何子嗣都清楚自己家族的处境,所以她首先从自己身上减少浪费。同样就在这一回里,原著描写了贾珍等人聚众赌博,“天天宰猪割羊,屠鹅戮鸭,好似临潼斗宝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炮”。两相对比,贾母的聪明要比子孙们强不止一点半点呢!看这回写贾母略尝了两点,便命:“将那两样着人送回去,就说我吃了。以后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来要”。

贾母在贾家生活了将近60年时光,是贾家鼎盛与衰亡的见证者,她的饮食变化,也正是预示了一个家族从鼎盛走向衰亡的过程。最后想以一句世人皆知,原著亦在第15回曾引用过的唐诗做结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她的偏心跟教养贾宝玉了。

她是偏心二房,书中不止一处又贾赦暗里埋怨贾母偏心的文字,比如贾赦借夸贾环定能袭爵暗讽贾政——“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 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 ’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 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邢夫人因不平骂迎春……还有最有争议的,一个观点“二房窃居荣禧堂”。

原著第三回: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王夫人跟贾政都住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邢夫人身份低,又不管家,而王夫人跟王熙凤管着。

这荣国府叫“国公府”,其实现在贾赦袭的只是“一品将军”,荣禧堂虽然是历代国公的住处,但这是御赐的,按理说袭了爵除了贾母能住,别人不能住正堂,而贾母如果死了,这地方就得封存,不然就是“逾制”,而现在贾母活着,带着没有分家的二儿子住“耳房”,就没什么问题了。

当然这只是我看红楼的观点,这个方面争议很多,有“贾赦非贾母亲生的说法”……

这本书就没个绝对正确的说法,我只是根据自己看原著的观点跟对一些红学、百度比较认同的,不喜勿喷。

关于贾宝玉的教养,我没什么可说的,她就是偏心,绝无仅有的偏心,整个荣国府就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宝玉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