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做“上行下效”。还有一句老话是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已经当了三十年皇帝的李隆基,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他的儿子们以他为榜样,心心念的要玩什么“抢班夺权”的坑爹把戏。于是,李隆基从不允许他的皇子皇孙参与朝政,更不容许他们和哪个边将重臣勾结,以免他们成势之后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所以,如今大唐的皇子皇孙们,除了享受荣华富贵混吃等死,其他的事情基本上都干不成,实权也基本没有。包括太子在内。
于是王烁早有一种感觉,那十六王宅与百孙院的围墙,大约就是天下最华丽的猪圈。把那些高贵的龙子龙孙,当成了一群猪在进行圈养。
所以仪王李璲的这话,说得其实有点“小可怜”。
王烁觉得,自己有必须隐晦的表达一下对他的同情,于是道:“那我就在圣人面前言明,追回这批冥器,仪王李璲也是功不可没。”
“不用啦!”仪王李璲无所谓的笑了笑,坦然道,“昨天你前脚刚走,我马上就派人进宫向圣人详细汇报过了。”
“原来如此。”王烁点头笑了笑,也就不再多言了。
这倒是不奇怪。这件案子颇受圣人关注,冥器的事情可大可小。仪王李璲出于谨慎考虑,当然是越早向圣人汇报越好。
再者,若非是仪王李璲汇报过了,高力士又哪会知道呢?
“不知道不觉,竟已到了夕食时分,难怪小王感觉腹中一阵空响。”仪王李璲道,“王公子,我们一起去用膳吧?”
“多谢殿下好意。”王烁叉手拜了一礼,说道,“我还是尽快进宫交职为妙。不然稍后坊门和宫门都关闭了,会比较麻烦。”
“坊门,肯定关不住你这位金吾郎。”仪王李璲道,“兴庆宫那边,我叫徐慎元先行一步进去通报。从宫门到圣人面前往返一回少说也要一个时辰,与其站在兴庆宫大门前傻傻的等候,何不用这时间来吃一顿饱饭呢?”
倒也在理。
王烁笑了一笑,叉手而拜,“那就叨扰殿下了。”
“不必客气,快来。”仪王李璲道,“也不必担心你的属下和这些冥器。小王会叫人,把饭食送到他们面前。”
“多谢殿下。”
王烁跟着仪王李璲来到了他府上的正宅客厅,进门的一瞬间,屏风后面就奏响了悠扬轻盈的丝竹音乐。
另有一名女子,也紧随他二人身后而来。
“来得正好。”仪王李璲道,“二位,我来替你们引荐。”
王烁回头一看,和政郡主?
看来,她不像众多的贵族仕女那样喜欢浓妆艳抹、珠光宝气,再次见她仍是一身金白色的胡服男装,玉冠束发腰系革带,脚上一双皂色犀皮靴,显得干净利落英气蓬勃。
“王公子,这位是太子殿下的第三女,和政郡主。”仪王李璲面带笑容,说道,“王烁字耀卿,太原王氏清河公,嫡次子。你们二位,认识一下吧!”
“王烁参见郡主殿下。”王烁叉手而拜。
和政郡主同样还了一礼,“王公子不必见外,叫我思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