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折腾。”玉石师傅嘀咕了一下,随意启动机器。像这样次品原石,不管纵切还是横切,结果都一样。
“开玉?”
“这品相……应该出不了。”
……
切割间,有几个游客围了过来。众人懂点玉石知识,姜砚这个一看就不出来。不过小年轻嘛,冲动点也理解。
玉料师傅打盹,摊老板数钱。
“出了,出玉了!”三十秒后,玉料师傅准备换个角度打盹,人群传来一道惊讶声。此时深褐色的原料,泛出点点绿光。这之后,绿光的面积越来越大。
“真出了?”摊老板有点懵逼。这么一块废料原石,居然能出玉?而且看状态,这是有名的老坑玻璃种啊。
玉料师傅赶紧上手。
“开出来了?”
“好像是捡漏。”
围观游客越来越多。更有不少拿出手机,直接拍摄朋友圈。
“全出来了!”
就在这争相讨论中,切割机停止作业。玉料师傅用刻刀打磨,最终,一个瓶盖大小的玉石出现。玉石虽小,但绿的晶莹,绿的剔透。
“这能出两个吊坠?”
“这是老坑玻璃种?”
……
游客们面面相觑,要真是老坑玻璃种。市值二十万以上啊。就算不是老坑玻璃,也值十三万 ……
“原石多少钱?”一个游客心生好奇。现实不是电视剧,像这种花八千开二十万。完完全全的捡漏啊。
“八千块……”
摊老板喃喃说道。他纵横玉石市场十几年,这批玉料摸了又摸,根本不可能开出玉石。现在……走眼了。
“买定离手,不退不换?”就在这左思右想中,姜砚将玉石装起,揶揄说道。
“不退不换……”摊老板扯了扯嘴角。他想表现的风度些,但实在风度不起来!
姜砚笑了笑,轻松离开。众人看着姜砚背影,也不知是运气,还真真的有两下。要是后者……那就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