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临到广场时,崔晚霁抱怨道:“我看我们就不该去村长那里,这不是自讨没趣么。”
“那你想个办法啊。”季萧呛她,“一群人里就你话最多。”
崔晚霁哼了一声。廖观看气氛不好,调合道:“既然这样,我们不如一户一户打听,一户户去问,虽然费时了点,但总比打听不到好。”
众人想想也是这个理,四人小组于是被拆成两人一组的模式,挨家挨户地去打听。宋耀先跟着季萧走了几户,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算健谈的大叔。
那大叔住在孙寡妇家附近,早在第一天投宿时,宋耀先就见过他的脸。这次他见几人到了他这边,还没等季萧开口,便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去聊。
那人把他们请进来后,就忙活着给他们端茶倒水,忙得不亦乐乎。季萧对这人观感挺好,问他道:“大叔,你们这武陵村的村民,都挺热情的啊?”
“咱们这儿别的没有,就是民风淳朴。”大叔坐在他们身边,眼睛直往门外瞅,“你们这儿不是来了七个人吗?其他人呢?”
“咱们是来做课题的,分头调查嘛。”季萧说。
这一说就打开了话匣子,他们聊了好一阵都没进入正题。宋耀先等得心急,直接插话道:“大叔,我听您的意思是,这个村里,大家彼此都认识啊?”
“是啊。”大叔呵呵笑了,“咱们这儿地方小,来来回回都是这几家人,还不都得彼此认识嘛。”
“那么,”宋耀先观察着大叔的神色,“您认识宋方平吗?”
他提起了一个名单上的人的名字。这话一出,气氛当即冰冻了起来。大叔停了一会儿,半晌笑了:“呵呵,我再给你们倒点茶去。”
说完,他便飞也似的走了。如同断更前说好日更的作者一样,一去就是一年,姿态决绝,再也没回来。
两人之后又去了两家,依旧是同样的结果。这些村民们看似热情,同他们相谈甚欢,可每当提到账本上的人时,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四人忙活了一个上午,皆是做了无用功,一时间很是垂头丧气。
“既然他们不肯说的话,”宋耀先提出方案,“我们干脆去找他们自己的名字,这样不也能凑齐名单么?再把这个名单和账本一对,不就可以……”
“你开玩笑吧,一户户去问名字?”廖观质疑道,“就不说他们愿不愿意告诉你了,你觉得咱们就这几天时间,能问完?”
“不然呢?”季萧没好气地怼回去,“那咱们怎么办?”
几人一时都想不到办法,垂头丧气地往回走。走到半路上,廖观突然提起:“不知道那三个人在干什么……”
“管他们呢。”季萧烦躁道,“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