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杨易带来了大量书籍, 现在拿出来的也不过是非常少的一部分。
除了要适当筛选之外, 更是因为它们也是有保质期的, 如果没有找到适合的传承方式, 拿出来越多今后损失越多。
因此杨易也只能将必要的书籍拿出来,更多的都静静的躺在空间里。
文明的继承和传播, 离不开纸张。
想要成立学校, 让更多的人快速学到知识, 纸张必不可少。
纸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于地球全世界人类都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其意义非常深远。
杨易想要让自己带来的文明能够传承下去,就必须要进行造纸。
不管是竹简和羊皮纸,都是无法替代纸张,会限制全民科普。
杨易在忙完物质的基本建设, 就开始想要着手造纸, 以实现良性循环。
磨刀不误砍柴工, 造纸、学习知识虽然都很费时间,对于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来说, 似乎没有那么迫切。
事实上并非如此, 培养人才永远是最为重要的。
杨易决定, 一开始使用的是效率虽低但是容易实现的古法造纸。
古法造纸主要用的是构树皮,它们极易生长,而且将树皮刮下来之后, 明年还能长出新树皮。
如果是老树只要接根砍伐, 然后用土埋住, 明年又会长出新树枝,而且树皮还会更好。
在地球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非常适合用来制造纸张。
杨易之前就已经让外出的采集队、狩猎队和伐木队等成员,注意是否有这样的树木。
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也同样也有不少构树,且与地区上并没有太多差别。
剥去构树最好的时节在春末夏初进行,杨易根据焦和黑猎的描述,大概猜测他应该初春的时候到达这里。
如今正好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正适合用来造纸。
在杨易正翻越书籍,研究该如何人工造纸的时候,采集队的成员给杨易带来了一个令他非常惊喜的食物——竹笋。
杨易一直鼓励大家采集新鲜植物,还让青带领专门的研究小队对每一种植物进行感知,了解它们的习性等。
不能仅仅将目光只放在杨易带来的农作物身上,也要关注本土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