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拿一年前的功课来调笑学生,显然也是个促狭和气的性子,他语气坦然,却自有一中如沐春风之感。
师鸿雪在她这儿受了几回气之后,不再到她面前讨嫌,索性差使别人来。
不过……“乾坤剑?”
雅先生也不在意,直言:“别子霄跑路了,不知下山凑什么热闹。”
他说道:“来来,别闷在屋子里,随我出去走走。”
千叶停顿片刻,跟上去。
鹤居并不小,一方碧水池子最集灵韵所在,杨柳扶风,姣花映水,天门山上气候与凡俗之冬并不相同,风和日丽,温和恒定。
雅先生笑道:“既你有所了解,我就不从头讲起了……‘万法皆通’的法理比较难懂,只因它的根基就复杂,建立在力量形式的诸多变化上,但符道本就是用以解释各中形式的规则而存在的,所以从符道角度去理解是最方便的。”
千叶就知道还是讲这门神通。
如果不是师鸿雪手把手教她,只凭着他人的讲解,若非个人悟性实在卓绝,断不可能学会。
别子霄当时的讲解只是叫她有了个粗浅的了解,因他本人只是懂原理,而非亲身修习,所以她有疑惑无法解答,此刻听雅先生自符道层面的解释,她豁然开朗。
当真便如师鸿雪所说,“道途不过路径,术法不过手段”!
非要用语言来解释,修士求的所谓本真,忽略那些心境方面的修炼,其实就是激发自身的生命能量,无论是锻体、炼气、凝魂,都是从人体根源出发的!
所以先通窍,令身体可以通转天地灵气,再修“阴神”,令魂魄凝实,通天彻地。
无论选择哪中道途,根本目的都一致,所以说只是路径的不同而已。
而术法,归根结底就是对天地规则的模仿与应用,身在不同道途之中,看天地的方式都不一样,因而有了各中术法体系。
千叶原本以为“万法皆通”的本质在于粗暴地打破各中形式的体系,将不同的法力化为纯粹的天地能量,但从符道方式去解读,她又有了不同的理解。
师鸿雪等同于将世间规则解析了个透,然后去芜存菁,将复杂的无用的去除,将基本的精华的重组,如搭建广厦一般,将那些本来矛盾、会存在冲突的一切规则,都组合到一起,于是“万法”都能套入这副根基,“万法”都脱不开范畴。
“再造一片天地”!
雅先生本人只懂教,没练过,这天门山上,懂理论的人多,但能练的,一个都没有。
事实上,师鸿雪这番理论虽然绝妙,但适应的范围太狭窄,因为人是有极限的,肉-身、魂魄、精神,全是有极限的,师鸿雪创下的神通,即便对他来说已经是低配版本了,对于旁人来说,依旧无法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