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了大皇子刚才的那么一通闹,倒是坚定了宣和帝改诏书的念头。
就算所有人都知道原先诏书上的名字是谁,但过了这一刻,传位诏书上的名字也就变了。
几个大臣被宣和帝叫进御书房,都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
等到宣和帝将刑部尚书准备好的奏折叫他们一一过目之后,便开始说起了自己要修改传位诏书一事。
朝臣们面面相觑,待回过神来之后,立刻跪到地上为大皇子求情。
一开始的时候,宣和帝说要秘密立储,满朝文武全都不同意。
当时大臣们心里也都是想着,大皇子德行具备,一直以来也并没有什么错处,又是嫡长子,在身份上自然更尊贵些,也更合祖宗家法。
然而,宣和帝力排众议,一意孤行,使得朝臣们不得不顺从宣和帝的意思。
可现在一听,宣和帝的传位诏书上写的正是大皇子!那么日后,就算是宣和帝驾崩,大皇子即位,那也是合乎宗法制度的。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如果宣和帝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那自是再好不过了!
宣和帝本以为自己要更改诏书一事,十分容易,却没想到竟会被几个大臣给劝上了,一时间脸上的表情又难看了几分。
朝臣们哪里知道宣和帝心中所想?只当他是看到了刑部尚书的奏折给怒上心头,便连连劝他,叫他等情绪平复下来在行决断。
不得不说,这些臣子很是了解宣和帝了。
刑部尚书在一旁,一看到宣和帝沉默下来,立刻暗道不好。
他本也不知道宣和帝属意大皇子,毕竟,在所有人看来,都觉得宣和帝是因为不满意大皇子,这才会费尽千辛万苦搞出个秘密立储来。
谁曾想,这个储君之位,还是在大皇子身上。
那搞这个秘密立储还有什么意义?
不单是刑部尚书这么想,就连其他在场的大臣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他们很快就给宣和帝的“秘密立储结果诏书上写的还是大皇子”找了一个十分合乎逻辑的理由——宣和帝是想要考验大皇子的心性,与此同时,考校其他的皇子的能力。
“皇上请三思。”年太尉重复道。
年太尉的想法很简单——
此前,大皇子虽然用了苦肉计想留在京里,但说到底,也没有妨碍了别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