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帝也正是考虑到了这点,才迟迟不肯下决断。
若今日犯事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随便哪个大臣,宣和帝直接大手一挥,判个流放或者斩监候,那都不在话下。
可眼前的这个是自己的儿子……宣和帝便禁不住有些迟疑了。
只是罚俸、禁足……实在是太轻了。
宣和帝左右琢磨不出来,他现在一思考事情就头疼,干脆就把几个近臣叫来商议。
所有人都知道宣和帝这是想放二皇子一马,几个近臣也不例外。
但是,宣和帝既想让朝臣们引以为戒,又要重拿轻放,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宣和帝自知事情难办,但这满朝文武本就是养来为他分忧的,连这么点儿小事都做不好,还谈何分忧?
末了,几个人集思广益,才得了宣和帝首肯,褫夺繁楚王的王爷封号,原先的王府与皇庄全数收回,终身圈禁于京中一处偏僻的高墙之中。
没了王爷的封号,二皇子也还是宣和帝的儿子。
只是褫夺了封号,又收了王府和皇庄,算起来也跟抄家差不多了。
不过,因为宣和帝顾念旧情,好歹还给二皇子安排了个四合院。
其他的几个皇子,看到宣和帝这么安排,也都知道二皇子已经无缘大宝了。
如此一来,手里还握着二皇子以权谋私证据的其他人就都还在想要不要把证据都放出去,来个棒打落水狗。
皇家本来就没有多少亲情可言,尤其是像几个皇子之间,都是互为竞争者。
有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若是不能完全将二皇子党摁死,他日死灰复燃,于谁而言都是麻烦事一桩。
但是,这会儿,二皇子已经这般落魄,就连他父妃也在冷宫之中,没得像宣和帝吹耳旁风。想来,二皇子一派也是翻不出什么浪花了。
二皇子的兵丁花名册已经被刑部转呈给了宣和帝,案子了了,宣和帝就把花名册给了兵部。
反正要跟雅砻打仗了,一个兵那也是兵,全都安排上。
自从大皇子遇刺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有两个月时间,现在总算是了结了,也让朝廷里的气氛舒缓了许多。
到了这个时候,许多的朝臣们这才慢慢的觉出味来——宣和帝看似罚得不轻,其实对大皇子、七皇子根本没怎么罚,就连在国库空虚的时候欠钱不还的五皇子都只是责令尽快还款罢了。
既不伤筋也没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