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也一样……
四皇子沉思片刻,最后才点了点头,“先查吧。如果大皇兄自己手脚不干净,那就怪不得我了。”
从大皇子设计自己,让所有人都以为行刺大皇子和皇孙的事与自己有关开始,他们之间已经再没有和睦相处的可能了。
既然大皇兄说自己害他,那自己什么都不做,岂不是辜负了大皇兄的一番心思?
幕僚听了四皇子的准话也是连连点头。
四皇子能想通是最好的了。
如果大皇子还有什么把柄被他们抓到,到时候能让宣和帝对大皇子失望,那么,原先倾向于大皇子的各方势力应该也会往四皇子倾斜。
大皇子与四皇子都是嫡子,而大皇子还占了个“长”。
如果大皇子被宣和帝放弃了,那么接下来最最名正言顺能继承皇位的就是四皇子了。
幕僚的心思转得快,早就指着四皇子想通了。
“这段时间,发现了大皇子的罪证,也不能贸然递出去。”四皇子的身份特殊,就算真的发现了大皇子的什么罪证,那也是难做的。
如果交出去,好听点叫“大义灭亲”,难听的就是“不顾念手足之情”、“落井下石”;
如果不交,四皇子自己咽不下这口气就算了,万一被别人发现了,那他可就是“知情不报”、“助纣为虐”了。
话都是人说的,而他们这两个嫡亲的兄弟,更是难办。
“这是自然。”幕僚赶忙应了。“这事儿得好生谋划。”
四皇子沉声应了一句,这才又开始提了一句二皇子的事。“繁楚王……”
幕僚直摇头,“繁楚王应该是摘不出来了。”
历任皇帝都无法忍受有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屯兵,甚至于私自募兵一经被发现,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说起来,幕僚们都觉得宣和帝这次对二皇子有些太过温和了。不知是因为年纪大了,不喜杀戮、见不得自己的儿子出事,还是心中并不相信二皇子竟然敢知法犯法。总之,这一次,宣和帝明明已经有了确凿的证据,却只是把二皇子关进宗正寺容后再议……
这般厚此薄彼,还真是让人心中免不了有什么旁的想法——比如,那个传位诏书上头,是不是真的写了二皇子的名字……
这么一想,宣和帝对畅贵君的宽容程度也是令人张口结舌。
为了二皇子能够体面地登上皇位,就算是知道了畅贵君有派人行刺大皇子的嫌疑,却也没有将人赐死……
四皇子顺着幕僚的话想了想,而后也是跟着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