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大周与雅砻开战,那势必是要征兵的。
就按照宣和帝原先的计划,应当是想要将雅砻收归大周的版图。然而,以大周的军事储备是恐怕很难一举攻下雅砻。
就算雅砻现任大王在墨珣看来,比起宣和帝差了太多,但之前涂察克带的雅砻使臣,就算是涂察克口中所说的文官,那武力值比起大周的一些农夫还是强一些的。
大周这边征兵,那也是征的家中作为劳动力的汉子,而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是不用入伍的。
……
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打的话,那大行皇帝早就将雅砻攻下来了,又何至于跟雅砻“和平共处”这么多年?
而且,如果军事储备不足,那就是一定要征兵了。
再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经了上一次的特大水灾,大周的国库才刚刚缓过劲来,如果开了战,恐怕赋税也要跟着往上涨。
本来,因为要打仗,朝廷征兵,百姓家中的劳动力就要入伍。现在,赋税又要往上调……
墨珣一想,就想得多了些。
他虽然修心,凡事随性而为,但却也还是将天下苍生放在了首位。
宣和帝闹了这么大的一个阵仗,最后受苦受累的还是平民百姓。
墨珣颇为无奈,却也知道他现在是人微言轻。就连宣和帝同近臣密探也没他的份儿,更别说他到宣和帝面前为宣和帝出谋划策了。
像宣和帝今日这个移祸江东宣和帝眼前的的举措不过就是缓解一下燃眉之急罢了,等到雅砻那边再传消息过来,事情到了眼前,还是得另想办法。
就雅砻大王那样直接入了宣和帝的套的性子,墨珣还真是不相信这一次,他看到了大周的国书之后,会向宣和帝低头。
宣和帝怕是也早就瞅准了诨右图的性子,这才把棋子一步一步都摆好了的。
*
就在“皇上失德,天降异象”这样的谣言被稳住之后没几天,灾民之中又开始起了别的传言。
说是此次蓟州地动,山川移位之后竟在原先的位置上露出了一块石碑。
此碑被樵夫发现的时候是半嵌入土中的,一开始,樵夫只以为是谁家的墓碑因为此次的大地震而发生的倾斜。见到的时候直说“今日真是晦气得很”,然而,等他路过的时候,稍稍瞥了一眼,这才发现的异状。
这个石碑像是长年累月深埋土里一样,清理出来十分不易。待樵夫费了好大的力气将石碑从土里清出来之后,才得以看清石碑的全貌——这个石碑上头并没有字,只绘有几个简单的图案,看起来就像是稚儿所画的简笔画一样。
蓟州发生了地动,正是山崩地裂的样子,本来就没什么人会在这个时候上山来。但对于樵夫来说,一日不做活,那就少了一日的收入。为了谋生,还是得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