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帝不敢打包票,自然也就只能在年太尉的质问下沉默下来。
最后,墨珣听到宣和帝冷着声音,“先关着吧,容朕再想想。”
宣和帝这个说了跟没说一样,但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年太尉再逼也逼不出什么来了。
这么想着,年太尉便躬身退回了原位站定。
“还有什么事没有?”宣和帝今日在早朝上的精神确实比以往好上不少,之前,就这么一笑会儿功夫,宣和帝就得服用丹药。现在,竟是丝毫看不出之前那个萎靡不振的样子了。
说句实在的,就宣和帝服用了十来年的丹药才吃出了现在这个效果,墨珣觉得……那些个术士也挺没用的。
然而,从别的方面考虑,那些术士让宣和帝吃了十来年的丹药还没把宣和帝吃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很厉害了。
但是,宣和帝现在的样子,不正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模样吗?
看看越国公、年太尉这些,那都多大年纪的人了,也没见他们像宣和帝之前那样。
主要是因为有了之前作比较,这才显出了宣和帝此次的不同。
“启禀皇上,此时已开春,天气渐暖,冰雪消融,恐春汛即将来临,需得早做安排……”
宣和帝颔首,“那就安排吧。”
春汛也不是年年都有,但确实每年都得做好准备,居安思危,省得到时候突然发生洪水,反倒被打得措手不及。
前几年因为一个秋汛,防洪与排洪工程倒是建了不少,虽然偷工减料了一点,但后来,那些贪官污吏该抓的抓,该杀的杀,又派了几位王爷到地方上监工,将本来的“豆腐渣工程”一并整改了。
如此一来也好了,后来的几年,所有的防洪措施也都按照之前的安排下去,倒也无事。
本来宣和帝派几个王爷到地方上,一方面,是为了彻查贪污受贿;另一方面,也是要让他们去监督的。
不知是几位王爷为了做出点成绩给宣和帝看,还是怎么,这些个工程建设倒比原来的强上不少。
大臣得了宣和帝的准话,也算是知道章程了。反正每年都那么安排,也没出过什么岔子。
而后,便又有几位大人在太和殿内提出各自的看法和建议,宣和帝就坐在上首听着。
墨珣站在殿外,而宣和帝虽是看不到殿外的情况,但周围却不乏有宣和帝的耳目。
殿外亦是安安静静,没有奏折奉上的官员就只候着散朝了。
……
因为积了小半个月的事务,今次早朝所用去的时间比起以往的要长了不少。
等到了散朝的时候,好些个大臣一边走一边小声抱怨着小腿都站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