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玄幻小说>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第235章 第 235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5章 第 235 章(2 / 3)

如果说,冯维正这个话里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那墨珣还真是不大相信的。他从喜欢将事情假设出一个最坏的结果,所以不论如何,就算冯维正事后来向他表示,自己当时没有那个意思,那墨珣也只会断定他有。更何况,墨珣瞧着冯维正的意思,似乎并没有想要事后表态的意思。

按照墨珣对冯维正的了解,以冯维正的性子来看,他也不是爱挑事的人。

以前还在建州官学的时候,冯维正在一众同窗之中,就没什么特别大的存在感。而墨珣虽然在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将所有的同窗都认了个清楚。但认人归认人,却也不代表他就会跟所有的同窗都有接触。

就比如这个冯维正,两人甚至是在同一间学堂之中,但又因为两人的性格原因,倒是从来没有说过话。如果不是以周江源为首的武生寻衅挑事,以言辞挑衅,那墨珣还真是对冯维正没多大的关注。

只是,他一关注也没什么好事……

本来墨珣是不想给越国公添麻烦,这才很少在越国公面前说起自己在翰林院里发生的事。但是现在看来,就因为自己的忍让,反倒还让所有人都欺负到他的头上来了?

之前,因为水灾的事,宣和帝从翰林院里抽调了不少人到灾区去。再加上周涛与他不对付,这就导致了墨珣总觉着自己日常的公务比起同样职位的张叙编来说更是繁重不少。但是繁重归繁重,却是尚在他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内,墨珣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现在听到冯维正这么说,墨珣反倒是意识到了某些不妥之处。

他总不能死死盯着大周的国史不放才对……

而冯维正,勉强可以算作是墨珣的下属。编修,做的也是编修年史的活儿。

就算周涛将这些活计交给墨珣,但墨珣也没必要全都捏在手上才是,倒也是时候让冯维正感受一下“没时间研读雅砻国史”的感觉了。

*

正如墨珣猜测的那样,宣和帝怕是早就已经算好了雅砻使臣会在过年的这段时间进京,所以才敢将这件事一直按住不发,直到大年初一才跟朝臣们提起。而也正因为是过年,宫里就算没有另外使臣的到来筹备什么,那也跟平时认真准备起来差不了多少,甚至还更隆重些。

墨珣心想,和亲一事既然已经是板上钉钉了,那么此次涂察克离京之时,五翁主应该也就要随着他们一行人一同前往“雅砻”了。

不过,五翁主既然会在除夕那日跟自己在御花园会面,并让自己去向宣和帝请婚,那必定是早早就已经听到了风声。想来应该是宣和帝已经事先将此时透露给了宸侧君和五翁主知道,至于初一那日朝臣们提议要以郡主、县主、郡君、县君这些宗室哥儿来替代的事,想来宸侧君那边也早就已经跟宣和帝提起过了,只不过被宣和帝拒绝罢了。

墨珣此时倒是能够隐约猜到宸侧君的想法——雅砻对于大周来说不过是一个边陲小国,而那处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气候这些对于一个常年居住在昌州的翁主来说确实严酷了些。再者,五翁主一旦到了雅砻和亲,那日后再回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就算是宣和帝驾崩,那五翁主想要进京奔丧恐怕都很难。

而且,五翁主本人应该也是不愿意去雅砻和亲的。所以才会想要铤而走险,在御花园那会儿,怕是就想将墨珣拉下水了。

墨珣仔细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五翁主挑了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并不是说进宫赴宴的大臣们年纪都很大了,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正当年的,而且,退而求其次,就算五翁主挑中了一个御林军那也不打紧……御林军一般都是从宗室、官员的子嗣中挑的人,又不是从平民百姓里选出来的。既有官身又有俸禄,身后还有祖荫,能差到哪儿去?

虽然墨珣知道自己与常人或许有那么些许不同,但归根究底,他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将将筑基的人罢了。无论他此时外在的身份、地位,或是就目前而言,他表现出来的才学……就算这些东西他对于整个大周来说是佼佼者,但在科举之中崭露头角的那些人难道就不是佼佼者了吗?

更何况,就算中了状元又如何?多的是考中了状元,在翰林院做了三年修撰之后就被派到其他部门去,从此便寂寂无闻了。

虽说墨珣是越国公的干孙子,但越国公的爵位又不能承袭,谁知道墨珣日后会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