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墨珣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考场了。墨珣将文具从考篮中取出来,按着平日里趁手的位置摆放好后,才开始四下打量了一番这个考场里的考棚。考棚看起来很旧了,却是每年都有修补。
倒也没什么稀奇的。
墨珣无甚表情地想:想当年在徽泽大陆,他们演习经书的场所不也是这样排放的?总归是没这么破旧就是了。
等到全员入座后。天色亮起,衙役便开始拿着写有考题的板子在考场中来回行走,以便让全部的考生都能看到考题。墨珣扫了一眼就低头将题目抄在草稿纸上。自打他筑基之后,视力变得更好了。现下别说是旁边的座位了,就是隔了两个桌的位置,墨珣也依然能看到对方卷子上头的写的蝇头小字。
第一场考试比较容易,先是从四书中提了两篇,这个对于敢来参加考试的人应该都不难。主要难度就是在试帖诗上。安秀才其实没重点教过墨珣这个,但安秀才毕竟不是正经的教习先生,有时候两人闲谈之余,安秀才会把童试的“五言六韵”和乡、会试用“五言八韵”都说上一说。偶尔还会以自己写过的“赋得体”为例,让墨珣对这种考试题目更有概念。
考题是给考官看的,墨珣也不再藏着掖着。以往,无论是在伦家人面前,还是在安秀才面前,墨珣总得把自己所学所用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现在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伦沄岳建议他们来考县试,应该主要是建议伦素程的。毕竟墨珣年纪也小,还没正经进过学堂,权当是个陪考罢了。
墨珣是看到了考题才突然恍然大悟,二舅自打叫他们来考县试便也只简单地说过考题类型和考试内容,并没有进行考前突击强化,想来也只是打算看看他们的水平到了哪里。
不知怎么,墨珣心中来了气——原以为二舅当真以为他能考中才让他来考这县试,却没料到自己竟只是个陪衬。若他真是个七岁孩童,经了这么一场考试,在如此大的心理压力之下,没考中,落了榜,最后心理被击溃又当如何?
墨珣在心里想好了大点,而后写把所需要用到的典故按主次写到了草稿纸上,随后便开始提笔洋洋洒洒地在卷子上写了起来。倒也不是墨珣一人,周遭的考生皆是埋头在写,没人敢随意抬头。若是不慎被衙役当成是作弊论处,那就得不偿失了。
四书取《论语·卫灵公》和《孟子·尽心上》作试;试帖诗以《君子蘧伯玉》为题,撷取自黄庭坚《颜阖》诗中的一句“谁能明吾心,君子蘧伯玉”。
墨珣刚将四书两篇默写誊抄完毕,一抬头便发觉天已大亮。他原先对于口腹之欲便十分寡淡,但现下竟有些饿了。他干脆把笔一搁,边用干粮边琢磨试帖诗的写法。
安秀才原先教过他一些,但教得并不全。依着安秀才的意思,大概是以为墨珣进了县里之后会有更好的先生来教他这些。却没料到墨珣进县里的第一件事不是进学堂报名,而是到县署礼房报名。
墨珣对于“五言六韵的试帖诗”,所知道的仅有“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考试文不得少于三百字,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1”。不过他举一反三的能力强,在安秀才的教导下,倒也写过那么两首“赋得体”。
墨珣啃着馒头又琢磨了一阵,便提笔在稿纸上将命题用字拆作破题和承题来用,而后又开始将余下的字凑合填入其中。
诗文格式为“仄起平收”、“铢两系称”,即破题一联前两个字用仄声,承题二联前两个字用平声2。
认真说起来,墨珣是会作诗的。真让他当场作诗,但他现下心情不佳,非让他写出什么有史可考、有典可依、言之有物,还要字不带重……可去你的吧。
墨珣脾气上来,却不是脑袋发昏,他知道县试的第一场考试不难,所以才敢这么安心地胡咧咧,并不担心自己会被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