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这么说,面对刘荣的这般礼遇,袁盎却宠辱不惊的走进了马车。
他出现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偶然。
事实上,当他收到刘荣自领南市的职差以后,就一直在这条回宫的必经之路上徘徊。
在袁盎这种精明的人眼里,刘荣身为皇长子,又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并深受景帝的宠爱,实则距离太子之位仅有一步之遥。
此正是提前押注的最好机会。
风险小,收益高,这是他来这里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则是因为刘荣的立场与晁错相反。
此时前来既能博取刘荣的好感,又能打击晁错,袁盎自然不会轻易错过。
当然,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子弟,架子肯定是要端起来。
尤其是西汉这个讲究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时代。
那种一见面就跪舔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不知丝公前来有何指教?”
待到对方入座,刘荣就摆出了弟子的姿态,拱手问道。
演戏嘛,总要做个全套。
这个时代的文人,不就是好这口!
最重要的是,袁盎确是个人才。
尤善以言辞杀人。
当年,孝文皇帝宠爱宦官赵同,甚至到了同乘一车,出入不离的地步。
而赵同与盎深有私仇。
袁盎深以为患,于是逮着一个机会,趁着先帝与赵同同乘一车出巡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跑到先帝车前跪下道: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英豪,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轻轻的一句话,就将赵同打落云端,从此再不得宠幸。
之所以能有如此效果,是因为袁盎太了解孝文皇帝爱惜脸皮的性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