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三国伊始——帝国末路,英雄逐鹿> 第三回 借日食党人发难 急相逼窦武遭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回 借日食党人发难 急相逼窦武遭拒(3 / 4)

窦武的想法宏伟至极,陈蕃在表示同意之后又不放心的问道:“大将军,您如此大张旗鼓的行事,万一太后不同意怎么办?”

窦武自信满满的答道:“太傅放心,太后是我的女儿,这天下间哪有不听父亲之言的女儿。再者,她进宫这一年多,没少受宦官的气,我们这么做于公是为朝廷除害,于私是在为我女儿出气。她哪里会有什么怨言呢?”

“可是,更换整个小黄门,这可是自开国以来,我大汉从未有过的事情啊!”

“太傅!”窦武摇头笑道:“我看你是被那群作威作福的宦官给吓住了,没有先帝给他们撑腰,他们哪敢如此放肆。现在你我合力,除去他们如探囊取物耳!”

窦武说出这番话时,整个人就像一名刚入太学的儒生。一边手舞足蹈地向面前的陈蕃讲述自己的宏图壮志,一边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陈蕃不忍心扫窦武的兴,也只好附和道:“大将军既已定下目标,那可要好好谋划一番啊。孙子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大将军切不可大意啊!”

窦武哈哈一笑,拉起陈蕃的手说道:“这就有劳太傅来运筹帷幄了……”

东汉时期,小黄门主要负责联系内廷与外廷,常伴皇帝左右。梁冀之乱,小黄门居首功,除了对有功之人大加赏赐之外,汉桓帝刘志还大大加强了黄门侍郎的势力。他们官职虽小,但权力极大,倘若皇帝不理政事,小黄门就会成为皇帝的发言人,甚至可以代替皇帝行使部分君权。不难想象,汉桓帝在后宫荒淫无度的时候,这些宦官在外是何等的嚣张。

与兴奋异常的窦武不同,在诛除宦官的问题上陈蕃还是表现的小心翼翼。诛杀几名宦官不过是一桩小事,可要动整个宦官系统,这可是要废除汉桓帝刘志定下的一些国策。如果在朝议的过程中有不明就里者当场反对,那在舆论上就要陷入被动。毕竟距离梁冀之乱还不到十年,作为外戚的大将军公开否定先帝的决策。难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万一被扣上效仿梁冀的帽子,那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窦武深以为然,接着当年因反对宦官乱政而被罢免的名士陆续被窦武召回洛阳。李膺、刘猛、太仆杜密、朱寓等人皆被启用;窦武的亲信尹勋被拜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越巂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颍川陈寔为掾属;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朝堂之上焕然一新,反对宦官乱政的官员们齐聚一堂。士大夫们摩拳擦掌,宦官们惶惶不可终日。洛阳的街头巷尾都在传颂这件事情,就连目不识丁的街头乞丐都已知道,新任大将军窦武就要对宦官们动手了。

公元一六八年五月,一场日食的出现拉开了这场政治斗争的序幕。

汉朝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便取代黄老学说成为汉朝历代帝王维护统治的主要工具。武帝时,大儒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理论,到了东汉时期已完全成为真理般的存在。

天人感应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君王德行会通过天象来体现,倘若君王有德,则四海升平;一旦失德,上天就会降下警示。而失德的表现在于任用奸邪,或后宫,或宦官,再或外戚。日食在当时的人看来,无疑是老天在向汉朝示警,这是老天爷在对胡作非为的宦官表示不满,君王被宦官迷惑,所以暗无天日。先帝已经驾崩,新君登基不到半年,在这个时候出现日食,显然与君王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就很自觉的将日食与平日里胡作非为的宦官们联系在一起。

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窦武与陈蕃商议妥当后,他立即在朝会上以日食的出现为引子,发起了对宦官们试探性的进攻。

“先帝驾崩、天象示警,这正是朝中有奸佞所致,老臣……”刘宏正襟危坐,一脸茫然的望着正在下面慷慨陈词的窦武,他既不明白天象示警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明白窦武所说的奸佞又是何人。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陌生,单看列于朝堂两侧一脸肃杀的文武百官们,刘宏只觉得现在说的事情非同一般。

刘宏此时非常忐忑不安,他将头扭向一边,用求助的目光望着坐在一旁的太后——窦妙。自从来到洛阳后,自己最熟悉的人就是她了。尽管才相识几天,但她对待自己就像亲儿子一般,更重要的是他一进皇宫就被告知,这个女人以后就是自己的母亲了。只见她对自己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继续听下去。刘宏心中稍安,又将目光转移回窦武身上。

“小黄门管霸、苏康肆意妄为,危害社稷,老臣肯请太后、陛下下旨诛此二人。”说罢,窦武便拜了下去。紧接着,以太尉陈蕃为首的官员纷纷离开队列,齐声附和道“臣附议”。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刘宏不知所措,窦妙的双手却悄然相握,身体微微颤抖。

当“管霸、苏康”这两个人的名字飞进窦妙的耳朵时,她的思绪一下子回到许多年前她做皇后的日子。刘志将她作为摆设,甚至一度想废掉她,那些受到皇帝宠幸的女人更是对她颐指气使,认为她占据了一个不配占据的位置。这还不算,就连一些宦官都不把她放在眼里。终于等到刘志驾崩,媳妇熬成婆,她打算向那些曾经欺负过她的女人们复仇,除了赐死田圣比较顺利外,其余均遭到管霸、苏康二人的阻拦。所以当窦妙听到群臣提议诛杀此二人的时候,她的内心一阵狂喜。复仇的怒火已经让她失去了理智,在稍微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后,她对着刘宏点了点头,示意刘宏立即同意大臣们的请求。

“准奏”年幼的刘宏紧张的抬起了手,用稚嫩的声音说道。

这一刻群臣山呼万岁,士大夫们终于扬眉吐气一回,窦妙春风满面,她在享受复仇的快感,皇帝刘宏则对这一切感到非常新奇,“准奏”二字竟能让这么多的人对自己顶礼膜拜,当皇帝真是太威风了。

管霸、苏康身首异处,对诛除宦官集团的试探非常成功。窦武之所以没有将曹节、王甫列为首先诛除的对象,这完全出自陈蕃的计划。陈蕃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方面是因为曹节、王甫二人在朝中党羽甚多,势力盘根错节,万一遇到阻碍,则进退失据;另一方面,太后窦妙在这件事上所持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得不到窦妙的全力支持,彻底解决中宫乱政的问题势必困难重重。如今投石问路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要上演重头戏了。

永安宫景福殿,太后窦妙在大将军窦武的请求下屏退所有宫人,面对跪在自己面前的父亲,窦妙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现在窦家声势如日中天,有什么样的事情还需要屏退宫人?尽管心中有疑惑,此刻的窦妙心情是非常舒畅的。现在她没事的时候就会一个人静静的回味田圣被赐死的经过,对方那磕头如捣蒜的丑态、苦苦哀求的样子……想到开心处,她一个人都会在空旷的房子里笑出声来。

现在的窦妙与半年前相比判若两人,扬眉吐气的她容光焕发,身着太后华服的她除了端庄典雅,竟还带有新婚少妇的神态。那涂了樱红色胭脂的红唇更将这种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窦妙樱唇轻启道:“父亲快快请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