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戴维德的合作谈判比陈枫原来估计的要复杂得多。胡德负责的谈判工作持续了四五天才达成一致。
最终的合作方案中,并不是戴维德入股“海德拉商会”,而是另外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
因为“海德拉商会”是陈枫虚构的,没办法计算它的股值。算高了,戴维德不愿意;算低了,陈枫不愿意。
而合资公司则没有这个问题,双方实打实地拿出自己的入股资本,然后划分责权就可以了。
戴维德的“霍夫曼公司”拿出来投资的是金钱、人脉、以及商业渠道,获得了27%的股份;而陈枫的“海德拉商会”则提供技术、产品、以及武力保障,占据73%的股份。
至于合资公司的名字,陈枫并不在意。所以就按这个世界的习惯称为“陈-霍夫曼有限责任公司”,简称“CH”。
刚签完合作协议,陈枫立刻就给了戴维德一份长长的采购订单。
这份订单里,除了原本就打算购买的钢铁厂生产设备之外,还多了不少新东西。
其中就包括船用燃气轮机、计算机、雷达、通讯设备、有机化工等很多方面的技术资料或实物。
陈枫有系统的扫描,只要摸上一把,就可以把整个结构图纸测绘出来。只要是有形的物体,就逃不过他的扫描。
然后就可以用系统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发动机出来。
这才是真正的“看一眼就怀孕”的神技。
戴维德看了之后表示这些东西很难搞到。因为很多都是各个国家的尖端科技,甚至有些还是军用技术。
比如“船用大功率燃气轮机”就是现代中小型军舰的动力。而且目前只有联合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卢西亚帝国三家拥有这个技术。
所以陈枫想要搞到技术资料根本没可能。哪怕是报废的舰船,通常也只允许本土厂家进行拆解。
陈枫也知道这些东西很难搞到。不过他还是想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捡到宝呢?
………………
最终,戴维德带着长长的采购清单走了。
陈枫乘坐海伦娜号巡洋舰,一直将他的船队送出十几海里才折返。这让戴维德颇有些感动。
但其实陈枫并不是专程去给他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