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上的地址是一个胡同里,位置倒是很好找。
问题是,苏笛没有看见旅馆。
一眼看去,整个胡同都没有旅馆的标识。
在这座大都市,胡同本身就是非常稀缺的存在。在市中心的胡同更是多用于商业,即使在巷子深处的店铺也会尽量在胡同口就给出标识。
但苏笛在胡同口徘徊很久,没看到广告上的旅馆。
胡同不宽,不太好停车,苏笛勉强将车停在一个角落里,下车挨个门牌号仔细寻找。
在巷子深处,一个看上去很有年代感的木质的老房子墙边,掩藏着一个红色的电话亭。
一人多高的长方形盒子,磨砂玻璃窗格,看不清里面的样子,顶部凸起一盏四角小灯。
这种欧式的电话亭嵌入古色古香的巷子背景中,显得非常不协调,那抹红色也在青色的大背景色中非常扎眼。
苏笛刹那间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她只是觉得这个电话亭很熟悉,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这些年红色电话亭简直成了她的梦魇,忘不掉,又想不起来。
她下意识地把手放在门上,发现这熟悉的感觉原来来自这个门——就是她梦里的一直推不开的门!
只是这一次,她终于发现了为什么梦里那么多次都推不开。
因为根本就没有门。
门只是虚拟的界面,推上去,什么都没有。
但看上去,依然是门开了,还出现了一个输入界面。
苏笛输入了脑海中的电话号码,输入完毕,周围好像地震了一样。
等到她站稳,发现自己置身于宽敞的大堂,装饰得颇具现代气息,电脑、吧台、酒,酒杯……应有尽有。
电话亭旅馆,还有外面高科技的电梯,嗯,这个创意非常好。
吧台后坐着一个男子。
深邃的眼睛,让人过目不忘的冰蓝色眸子,两条粗大的眉毛,微微打卷的头发,瘦削的身材,看上去30到40岁之间。
但最令苏笛诧异的不是这个人的长相,而是气质。
作为采访记者,她见过气质各异的受访者,学术气的,江湖气的,甚至痞子气的,有威严的、有慈祥的,有温柔的,有凌厉的,也有猥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