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第一题,第二题更难!
先要根据题板上的内容,猜出正确的诗句,然后作答。
作答的方式非口答,非书写,而是要射箭,把回答问题需要的字射下来。
那些字就写在红灯笼上,一共两百盏不停移动位置的红灯笼,要从中选出自己需要的字,还要准确无误地将灯笼射下来,这谈何容易?
因为灯笼在不停移动,所以考生要一边骑马追逐,一边射箭,更是难上加难。
这一题江令宛能像第一题那样顺利吗?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江令宛并不紧张,她神色如常,迅速走到一块题板前,伸手将上面的布拽开。
题板上画着一副画,画上写着题目:根据画作内容猜一句七言诗。
江令宛身影一动,人已后退两步,整幅画卷映入眼帘。
这是一副山水画,两岸万峰磅礴,重岩叠嶂。连绵的山影,围绕着浩浩荡荡的江河,水上雾气蒸腾,山间云雾缭绕。
远处江流曲折湍急,幽深秀丽;近处潮平岸阔,宽广的出奇,两点白帆仿若蝴蝶大小,落在水上顺流直下。
看到画卷的一瞬间,那句诗立刻浮现在江令宛的脑海。
这是诗仙李白流放赦免路上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飘逸灵动,轻松明快,朗朗上口,一直备受好评,而答案就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随着江令宛拿起弓,背起箭囊,观众席上的众人也开始紧张起来。
从五十步开外的地方骑着马射灯笼,而且不止一箭,这太难了,宛卿能做到吗?
江令宛纵马疾驰,来到五十步开外的地方,搭弓上箭,随着“嗖”地一声,灯笼应声而落,辅考立刻捡起灯笼高高举起,上面是一个大大的“轻”字。
此时观众席上有人喊了起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没错,正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宛卿,宁贼追上来了,快射,快射!”
宁轩答完了第一题,开始看第二个题板,眼看就追上来了。
场上被江令宛折服的观众十分紧张,大喊大叫提醒她抓紧时间。
江令宛没有继续答题,而是转头去看宁轩的题板。
场上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