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体现出地区性,湖北军不叫湖北军,而称呼鄂军,鄂是湖北的代名词,用鄂军来替代,简单明了,让湖北的老百姓都能明白这是湖北人民的武装部队,而陈光远则是外来多余的北洋军。
赵永亮率领鄂军第一师四个团八千九百人从汉口驻地出发,去攻打陈光远放在荆州附近的部队。而他和郑少成率领新组建起的青年军攻打离武汉不远的鄂州,鄂州离武汉较近,后勤保障不易被切断,夺回这个曾经归属于湖北ZF,不久前被陈光远偷偷占领的地盘,也正是因为鄂州被陈光远占据,北洋军几乎快要接近武汉了,袁兆龙方才兴起了征战之心。
虽然说青年军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但仍然缺乏实战经验,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学生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之前从未接触过战争,心里并没有对战场的概念。
当炮弹在身边炸响的一刹那,脑袋瞬间懵了,脑海一片空白,手中拿着枪,傻愣愣的站在原地,就是走路,也忘记了该迈那条腿。
“瓜娃子,快卧倒!”
一个老兵一脚将一个傻站着的学生踢进战壕里,给了他一巴掌,拍在脑门上,骂道:“小兔崽子,是不是不想活了,像根杆子一样杵在地上,等他放炮的时候给他瞄准吗!忘记了训练的时候怎么教你的了吗!”
“啊?没……没忘。”被老兵这么一顿打和骂,被吓懵了的学生也恢复了意识。
老兵又给了他一巴掌。“没忘,那还不赶紧的给老子加子弹!”
“哦哦……”
学生打开木箱,拿出一串子弹续进老兵的马克沁的弹仓里。
“不许捂耳朵,好好看着,怎么打仗!”
老兵带新兵,是正确的选择,用老兵的经验来帮助啥都不懂,两眼一抹黑的学生们,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伤亡率。
学生兵组织起一千多人,勉强凑成一个团不容易,袁兆龙可不想一仗全部打光,这种损失代价无法承受。
袁兆龙不是李烈均,郑少成不是顾文同,不会干出用学生兵抱着枪冲锋的蠢事。
顾文同失败是因为缺乏攻城的重武器,从根本上来讲,之所以会“赤手空拳”的上阵,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做好开战的准备,对战争的预判不足导致的必然失败的恶果。
袁兆龙不会犯这种愚蠢的错误,单单是40mm口径以上的火炮就拉来了不下二十门,形成足够覆盖敌方阵地的火力打击群,压制敌方进攻火力,掩护步兵从正面冲锋。
骑兵从侧翼掩杀,高机动牵制敌军部分火力,减轻步兵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