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工厂里没有现成的渔网,就算有,这样的情况,也肯定是找不到了。
所以,他打算自己编一个渔网。
雷冰将尾部点在树枝上,拉出了一根丝线。
由于现在的雷冰,体形比以前长大了不少,所以,拉出的丝线,也更粗了一些,组成一根粗绳所需的丝线条数也减少了一些。
雷冰拉出这根丝线后,直接落在了地面上,剪短丝线,随后又飞回到这根树枝上,尾巴点在同一位置,再次拉出一根丝线。
制作弹弓时,用了好几十条丝线才编织成一根弹性绳。
而现在,他只拉了6条丝线,就制造出了一根,有弹弓上的弹性绳三分之一粗的绳子。
雷冰重复制造了许多条这样的绳子,途中,制造丝线的原料也出现过一次不足,不过他靠吃地面上,马蜂和蚂蚁没吃完的蚊子肉,补充了回来。
雷冰将这些绳子横竖交叉,编织成了一张简易的渔网。
渔网不大,长宽各五米,但是以雷冰的体形,难以抓着渔网去捞鱼。
所以他飞到了大榕树上,从之前挂在大榕树上装水泥块的塑料袋里,取下了16个水泥块。
雷冰把这些水泥块,固定在了渔网上,这可以极大的增加渔网的重量,使渔网快速下沉,并且沉到水底后,凭那些小鱼的力量,完全挣脱不开。
渔网是由雷冰分泌出来的粘性丝线制造的,所以粘性很强,这些水泥块被固定的很牢固。
雷冰将渔网的四个角,都向着中心折叠,随后用四条腿、两只螯,牢牢抓住了这四个角,飞了起来。
雷冰飞到了鱼群上空,随后松开了他的脚和螯,一张渔网从空中落了下去。
现在是夜晚,这些鱼没有雷冰的红外线感知能力,根本看不到水面外的东西,所以自然的,没有注意到迫近的渔网。
渔网在触碰到水面时,由于网的内部没有固定水泥块,所以比固定了水泥块的边缘,下沉要慢一点点,渔网就此张开。
在渔网触碰到鱼群时,还没有完全张开,但是已经够了。
雷冰只需要网住42条鱼,就够了,这张渔网,现在展开的面积,已经网住了200多条鱼。
有一些体形稍微小一点的,从网眼中溜走了,毕竟雷冰也不是专业制造渔网的,肯定会有疏漏。
最终,还留在网里没有跑掉的鱼,还剩下80多条。
雷冰在水底下,将渔网的四边,朝着渔网中心推去,随后将渔网在水底一百八十度转了个方向,将渔网和鱼,提出了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