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兵部侍郎有事启奏,陛下,前朝西北监军、枢密院事,童贯,割据西南,隐隐然有与西夏勾连之势,不得不防……江南,有明教、白莲教蛊惑信徒,已经聚纳数十万人之众,今逢新朝初立,已然割据一方,应遣大军南富裕之地,不可毁于妖人之手……”
高仁将手中的书覆盖在御案上,抬头看着群臣“昨日,右将军鲁达已经劝降小种经略相公,西北局势已稳,不用担忧。至于江南隐患,等时机成熟,我自当御驾亲征,一举荡平宵小,此乃小疾。”
“陛下英明!”
“臣有事启奏,前朝禁军数十万降卒,禁锢于郊外,不知该如何安置?”
柴进从朝班里走出来,说道“商业部、工业部已经在建立,初立的几个国有公司正好缺少人手,这些禁军可以充实。诸如,纺织厂,蜂窝煤球厂,钢铁厂,水泥厂,所需工人远超百万人,不仅能增加财政,更是可缓冗兵之弊……”
“商业部?”几个老臣心中一颤。
改革终于又要开始了吗?
宋之一朝,改革一直在进行。
王安石的变法也才过去区区几十年。
士农工商,商居末尾,一般都为人所瞧不起。
但是,北宋商品贸易的发达,导致这个时期的商人的地位也上升了不少。
仁宗朝,尉氏县的茶商马季良为了当官娶了外戚刘美之女为妻,得官光禄寺丞,后为安抚使,再迁兵部郎中。
至于商人子弟想要真正的进入仕途,到英宗以后,也就很普遍了。
读书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情,大宋以前只有士人之子方能入仕,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商人子女也有了入仕的先决条件,那就是财富。
古语说的话啊,若无父兄经营事业于前,断无子弟入仕于后。
但是,这只是商人子弟入仕,还没有商人直接进入朝堂的先例。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拗相公没有做成的事,诸位可要尽一把。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天下,总要换一换新颜,诸君共勉……”
众臣一时间也摸不透高仁的性格,自然不敢多言。
高仁缓缓的站了起来,挥了挥手,旁边太监抱上来一叠文件,一一发到群臣之手。
御使大夫李纲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字,再往后一翻,是。
“文件只是草列,还需尔等补差补缺,弄出一个拥有帝国特色的政体,军政分离之后,政体的三权分立也是迫在眉睫……多余的我不多说了,你们自己来看,商议好了章程交给我来看。诸位,该吃饭吃饭,该办公办公,时间不早了,还有何事?没事我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