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东西可以用钱或者名气买。比如某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
比如赠予某人荣誉博士?
这些东西不看你真才实学的,来点暗箱操作,都有可能得到。
但这作协会员,还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虽然偶尔也会有争议,但不会太离谱。
首先,你得有作品。
娱乐圈出书的人不算少,但大部分是自传写真,里面的文字可能都是操刀的。
这样的作品,肯定是不入作协法眼的。
当然还有一些明星也出了唯美的小说集,什么《你的眼眸,我的世界》《爱你,繁星满天》这种类型的。
里面的文字和故事,纯粹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毫无任何意义。
除了这两类,还有一些真正有文学功底的艺人,出了随笔,文采不错,但影响力太小,自然也不够格。
这么一想,24岁的陈洛熙能进入上沪作协,确实是个本事。
而且,虽然引起了议论,受到一些批评,但很多人还是能接受的。
陈洛熙不是花瓶,是有创作才华的,这一点,大多数人都认可。
但重点是——陈老师迫切地希望,你们把我当花瓶好吗?干嘛觉得我出淤泥而不染?我自己就是淤泥啊!
维持一种人设,尤其是像“学霸”“作家”“学者”这样有技术含量的人设,其实是很难的。稍微一不小心,你就露馅了。
比如大家跟你谈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多么牛逼,你非要来一句——不敢苟同,个人更喜欢巴拉巴拉斯基的乡村爱情第三部第六集,那不就很尴尬了吗?
陈洛熙苦恼跟杨雪说:“我来娱乐圈是当韦小宝的,结果成了张无忌,真特么?”
杨雪有些不懂这句话的意思?
“你看,张无忌活得小心翼翼的,那么多姑娘,犹豫良久后收了一个,被朱元璋欺负一下,就心灰意冷退隐江湖了,拘谨不自在,就像我现在这样,做什么都怕犯错毁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