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二十八章 河套是个好地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章 河套是个好地方(2 / 4)

“漕运中以募代征,让利于民,某甚得赞赏。”岑文本说道:“齐霖以为,此能长久乎?”

徐齐霖想了想,说道:“民不加赋,便只能由工商弥补。”

“这倒与桑弘羊所说的‘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相近。”岺文本沉吟着说道:“齐霖莫非也赞成桑弘羊的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向来为儒家所诟病,谓之“与民争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官营盐铁业的规模化生产,无论其资金、设备和人员方面,还是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对规模小的私营盐铁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尽管由于封建官僚体制所不可避免的种种弊端,盐铁官营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但这也不是不能改进的,而大生产的优越性不可否认。

但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徐齐霖也不敢随便提出。而他实际上做的,还是发挥大生产的优势,并利用市场规律来优胜劣汰。

你想啊,精盐的品质,炼铁厂的成本和质量,势必会使很多小作坊在竞争中倒下,从而起到不需要出台政策的官营。

没有强制的官营政策,也就不是把所有小作坊一棒子打死。留着它们,就能起到抑制官僚体制弊端的作用。

比如盐铁官营会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不考虑民众具体的需求。甚至是不准挑选、强买强卖等等。

更重要的是,官营盐铁的政策一出,可能会造成价格昂贵,让许多百姓买不起、用不起。

所以,徐齐霖赞成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却不同意用强制政策来实行。给民间私营盐铁业一个生存的机会,在他看来还是很必要的。

岑文本听了徐齐霖的讲述,稍微松了口气,不必担心徐齐霖上奏,实行盐铁官营了。

其实,对于盐铁官营,岑文本还是有着矛盾心理的。就当时汉朝的经济状况,如果政府不实施官营政策,就要增加农民的赋税,反而更会加重农民的负担。

但盐铁官营也确实有与民争利的嫌疑,盐价大涨便是明例。朝廷是有钱了,可老百姓却得不到好处。

听了徐齐霖的想法,岑文本和马周都觉得不错,尽管他们对经济方面并不擅长。

而对于大盈库的设立和发展,岑、马两位是乐见其成的。只要正当经营,给皇家赚钱也挺好,省得陛下老花国库的钱,公私不分。

从现在来看,大盈库不仅挣钱了,还不忘让惠于民,漕政改革中的改征为募,就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而且,漕路的通畅,漕运成本的降低,使得大批粮食运进关中。这对关中诸州县也是个好事,征伐高昌就不必加重赋税,有了灾荒也不担心缺粮。

至于工商,岑、马二人不是很了解,可只要不妨碍国家的强大,不给百姓增加负担,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意见。

“漕运改革成功,不仅对征伐高昌极为有利,李思摩率众北返的日期也会提前。”马周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如此,陛下的大战略便能全部展开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